羅源凱 廖志文
摘要:隨著“全民運動”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也能有計劃有目標的對適合自身的鍛煉方式進行選擇,但仍有少數學生沒有做到堅持運動,沒有體會到體育鍛煉的真實意義。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不只是個人健康的需要,更是社會現代化發展和人民對文明生活追求的需要。本文從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出發,對提升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策略
全民健身計劃將學生的體育鍛煉要求做了明確的指示,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至少每天參加1h的體育鍛煉活動,并要求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方針,重視體育工作,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習慣和技能。據有效數據顯示,在校生普遍達到了體育鍛煉要求,其中有20%的學生已經達到優秀標準。我們以養成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為目標,提高其體育鍛煉意識和技能。
一、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
據相關文獻數據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當代大學生人數占27%,其中男生所占的比例比女生高,這個數據說明,每天至少1h鍛煉時間的要求遠遠沒有達到。從而反映出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較缺乏的現狀。身體素質得不到提高,會對學生的生活和學業造成直接性的影響。良好鍛煉習慣的養成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影響因素
(一)個人因素
影響男生女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因素基本相同,學習壓力大、無體育特產、沒有鍛煉同伴等原因都制約著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體育興趣、動機、態度等原因與學生主體的特點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體育鍛煉的發生、進行和保持。
(二)外部因素
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外部因素包括體育教學理念、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1.體育教學理念。體育教師是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習慣、技能的直接傳授者和引導者。雖然大部分的體育教師都能夠將體育精神和鍛煉技能對其進行指導,但也不乏一些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忽略掉的教師。只注重教學任務和自己的要求、考試結果是否達標,無疑對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培養非常不利。所以,高校體育教師應盡自己所能,重視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1]。
2.學校環境。學校環境既體育場地設施是否完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體育鍛煉樂趣。有些高校的體育場地受限,體育設施不足,除了田徑場就是籃球場網球場了。有些場內設施場地有限且需要收費。長此以往,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會被打擊,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3.社會環境。校園是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區域,主要溝通對象是同學。所以,體育鍛煉方面的觀念較易受同學的影響,也較易被接受和認可。但社會上的體育鍛煉偶像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學生青春期時較易有崇拜的對象。所以,學校對社會體育鍛煉的賽事和信息通過廣播等途徑對學生進行宣傳,可以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意識興趣。現在一些電視臺經常轉播體育賽事,一些精彩的競賽會讓大學生產生心理共鳴,直接影響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2]。
4.家庭環境。家長的支持也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力之一,家長對體育鍛煉的認同度和參與度會直接對學生產生表率作用。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間,家長給予孩子的體育鍛煉時間越多越有利于習慣的養成。反之,則妨礙了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
三、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策略
(一)樹立體育鍛煉觀
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動性,改變體育鍛煉觀念和意識淡薄的狀態,使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得到保持,從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教學中,對精神方面不夠重視,往往只重視身體方面,這使得學生較難體會到體育帶來的快樂感,長久下去,就會對其漸漸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運動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在了解人體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人體的構造和功能也有所了解,從而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和體育觀。
(二)發揮教師的引導性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不厭其煩將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灌輸給學生,并注重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要將學生的運動興趣結合到體育教學中,進而使學生的運動樂趣得以保持,從而做到學生自主鍛煉的目的。要將科學合理的教學技巧應用到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和需求,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適應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并將運動技能和科學方法教授給學生,使其體育鍛煉的習慣一直保持[3]。
(三)完善體育設施
受客觀現實因素的影響,體育場地受到限制,體育設施也不是很完善,不能較好的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有些體育場地只在規定時間內開放,限制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有些如籃球場般的場地,設備也沒有及時的維修和更新,影響了學生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
(四)豐富課外活動
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會隨著課外體育活動的豐富而增強,所以,要建立課內外一體的體育教育模式,加強體育俱樂部和健身網絡的建設,積極開展專題講座、課外指導的形式,通過校園網的支持,多方面的宣傳倡導。
(五)培養終身體育觀
終身體育是人們主動進行體育鍛煉,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并終身受益的觀念。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體育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引導并幫助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的觀念。只有這樣,學生在步入社會后,才能堅持體育鍛煉并終生受益。
四、結語
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不僅可以提高體育成績,順利拿到學分,也能通過體力上的消耗讓自己釋放自身壓力,并能在鍛煉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面對各種挑戰,更能讓自己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武瀅鋮.大學體育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研究[J].體育時空,2013,(15):69,71.
[2]楊偉.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有效途徑[J].甘肅科技,2013,29(19):90-91.
[3]莫冬麗.高等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J].新西部(中旬刊),2014(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