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艷
摘 要:面對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成績不高,自我約束力不足的高中學生群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文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1 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入研究
首先,仔細揣摩教材,在理解中使用,依據地理學科思想主線,整合教材,整體教學。其次,認真研讀教材后,在使用中超越,創新教學,具體說來,就是要先“入教材”,研究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學方法是什么,這樣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適當改變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有效處理教材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最后,針對學校實際,國家課程校本化,特色教學。
案例分析:在對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荒漠化的防治”教學時,深層次解讀教材,合理取舍知識本節課課程標準要求為: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發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該標準是借助典型區域案例,進行區域發展與環境問題分析。而本人教學的主線是使學生充分掌握分析區域發展與環境問題時的基本思路:“區域→區域自然環境條件分析→區域環境問題及原因分析→區域環境治理的對策與措施”這一分析思路,最終實現人地關系協調、區域可持續發展是本節課的一大優點。
2 設計巧妙的教學導入方式
導入是地理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有效地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扣準學生心弦,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迅速形成教學高潮,促進整堂課教學的成功。
怎樣導入新課,我認為應該是:原則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內容上求“巧”,方法上求“活”,語言上求“精”。常用的導入方法:1、開門見山,直接導入。開門見山的導入能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引到課本中來,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2、設疑導入,啟迪思維。根據新課的重點、難點,設計若干有趣的問題作為引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有目的地聽課。3、詩詞導入,創設意境。我國文學寶庫中有眾多的優秀詩、詞、歌、賦,其中不乏許多描寫山川風情,揭示自然地理規律的佳句,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為我們在教學中運用詩詞導入提供了豐富的材料。4、故事導入,引人入勝。根據新課的內容,轉述一些簡短的生活中活潑的小故事,然后及時引入新課。5、聯系實際,激發興趣。地理學科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科學,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可以利用地理學科的這一優勢,注意聯系生活中的實際來導入新課。好的教學導入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明確上課的重點,不可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教學導入上。
案例分析:在對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荒漠化的防治”進行學習時,我以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地理現象為基礎,對新課的導入方式進行設計。本節課開頭,我讓學生觀看了一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新課的學習,學生開始尋找答案。這種帶有探究性的教學導入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3 對課堂提問的方式進行優化
在課堂上,恰到好處地運用由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之一。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面對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提問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要強,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討論。此外,提問的設計要有助于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提問設計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設計提。2、課堂提問內容緊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高中地理課堂提問的內容,應緊扣課堂教授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來設計,達到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提問的內容要有啟發性,通過提出的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3、將教科書中內容進行形式上的適當轉換后設計提問 4、循序漸進,設計遞進式提問。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理現象的形成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這類知識,教師可將復雜知識進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難度,提出一些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這些假設,還事實真面目后再進行提問。
案例分析: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3)的“荒漠化的防治”時,我設計如下問題:(1)水土流失對土壤和植物的影響是什么?(進一步使學生理解荒漠化的含義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土地退化)(2)我國西北地區產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培養合作探究和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明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3)我國西北地區產生荒漠化的人為因素有哪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目前西北地區的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類過度經濟活動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4 增強課堂留白意識
課堂留白就是在課堂開始之初、課堂中和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總結和完善。 巧妙留白,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和思考空間,課堂教學將會張弛有度,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會使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留有余地倡導自主體驗、引而不發提高思維發散、秘而不宣促進智慧生成。
案例分析: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3)中的“荒漠化的防治”時,我留出五分鐘時間讓學生閱讀教材,并對造成荒漠化因素進行總結,接著再給學生三分鐘時間進行感悟,最后教師向學生提問。
5 實施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的本質就在于它是充滿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活動形式,而非復制的、機械的、簡單重復的行為。把對話教學運用在高中地理課堂可以創建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環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課堂活力;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各種情境,是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話可以實現平等的交流溝通,進而學生和學生甚至是老師與學生可以自由辯論,實現思維的交流碰撞;通過對話,學生與老師可以互相評價,交換想法,再次體現高中地理課堂的活力。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對話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教師設計的對話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2)對話內容的難度要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相適宜,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只有課堂教學有效了學生成績以及學生的地理素質才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