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麗
(廣西北部灣銀行,廣西 南寧 53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將防控金融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務之一;可見,防范金融風險被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2017年,銀監系統開出3452張罰單,涉及1877家機構和1547被處罰責任人員,罰沒金額近30億元,最大的罰單來自于廣發銀行違規擔保案,罰沒金額高達7.22億元。頻繁發生的金融大案令人深省,銀行業合規文化建設刻不容緩,合規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隨著金融嚴監管時代來臨,“突出風險、突出熱點、高頻檢查、高額處罰”已成為監管新常態,強化合規風險管理成為當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合規審慎經營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經營王道,合規文化建設是貫徹監管要求、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國際化戰略的必然選擇。商業銀行應深刻認清形勢,轉變思想觀念,以主動合規文化為指引,建立嚴追嚴管嚴查機制,排除重點領域潛在的風險隱患,有效防范各類風險傳播擴散。
當前,商業銀行正處于加快深化改革創新、尋求戰略轉型的新時期,主動合規是推動新時期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建設合規文化,一方面可降低業務辦理過程中的操作風險,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監管處罰、財務損失以及聲譽損失;另一方面為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確保銀行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下始終沿著穩健發展的方向前進。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合規文化建設與穩健經營的目標是一致的,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為銀行的穩健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當前銀行業普遍面臨著嚴峻的案防形勢,近三年發案總數持續攀升,涉案金額更是逐年倍增,大案要案接連發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相繼發生的重大操作風險案例和洗錢案,大多是由商業銀行自身合規風險管理失控、合規文化缺失所致。強化合規體系建設,約束員工行為準則,將操作風險扼殺于最前端,可遏制金融案件的發生。
部分銀行業機構對合規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被動接受,而未將正確的合規理念真正貫徹到業務工作中。一是合規意識落實不到位。部分銀行從業人員缺乏對合規風險的規避預防意識,缺乏對風險事件的總結和事后防范意識。二是對合規文化欠缺認同感,重業務輕管理。部分從業人員為了拓展業務以及完成績效考核任務,不惜冒著違規操作的風險,造成了嚴重的風險事件。三是考核指標偏重于對經營和業務發展的考核,對合規風險責任的劃分和合規成果的激勵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導致合規文化建設缺乏動力、合規文化氛圍難以形成。
以辦法、規定、規程等規章制度為主體的業務規則尚未健全,集中管理和動態更新機制存在欠缺,合規性審查環節和后評價環節不夠嚴謹,關聯性和系統性的梳理不夠全面,可能存在內外部、上下級間銜接不到位等問題。另外,合規標準的傳導速度和效率不高,員工無法全面掌握各類業務規則和崗位職責,對規章制度的理解不深透,對違規操作的后果不清楚,對合規理念的貫徹大打折扣。
“三道防線”不夠健全,風險識別、揭示和控制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特別是業務條線作為第一道防線,對經營風險缺乏敏銳的嗅覺,日常監測、盡職調查的質量不高,監管效能尚未充分發揮。對各類監管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力度不足,整改長效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能力不強,自上而下、多維度的風險管控力度還不夠。另外,違規必究、究必從嚴的問責機制尚未確立,責任追究“寬、松、軟”,難以形成從嚴治行、鐵腕整治案件風險的高壓態勢。
當前,銀行業機構的合規管理模式存在因循守舊、缺乏新意等問題,合規文化建設模式較為單一,與自身發展特點的有機結合不足,使得合規文化缺乏針對性和應用性,限制了合規管理制度在業務發展中發揮最大作用。
一是重視對員工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學習培訓,加強思想品德和風險防范教育,將風險意識、合規理念根植于心,在全行形成合規經營的文化氛圍;二是大力宣傳“合規創造價值”的理念。將績效考核和獎勵向合規管理方向傾斜,帶動全行員工以合規促經營,將風險從被動防堵變為主動預防,進一步改善經營軟環境,規范經營行為。三是將“合規操作”理念滲透到實際工作中去。將合規操作落實到每一個業務環節中,以法規為準繩,視制度為高壓線,自覺遵守各項金融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針對各類規章制度執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厘清制度流程,優化合規準則。一是對標監管要求。密切關注外部監管和法律環境的變化,掌握最新的監管要求和動向,及時完善內部規章制度。二是優化業務規則。健全制度集中管理和動態更新機制,持續提升業務規則的協同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廣泛征求分支機構意見,扎實開展制度后評價工作,梳理現行規章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三是細化崗位準則和從業守則,建立員工合規檔案、樹立合規標兵,創建合規信用積分體系。四是從崗位、業務和機構等三個維度開展合規達標管理,把合規達標作為崗位履職、開展業務和確定機構授權的必要條件,進一步強化合規的剛性約束。
嚴控各類案件風險,保持案防高壓態勢。一是有效落實“三道防線”。業務條線作為第一道防線,承擔風險防控的首要責任;內控合規、風險管理等風控條線承擔第二道防線職責;內部審計、監察條線承擔第三道防線職責。各部門應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有機配合。二是積極構建“條線盡職監督+案件風險排查+重點專項治理”的協同管理合力。強化各條線自查自糾機制,持續提升條線盡職監督成效。圍繞案件多發領域和經營管理重點,開展常態化、專題化案件風險排查。三是提升非現場風險監測水平。充分發揮非現場風險監測功能,整合和運用現有風險監測系統及監測成果,建立以信息科技為依托的合規風險監測機制。四是深化檢查成果的利用。強化各類排查治理活動與合規宣講工作緊密融合,充分展示并深刻剖析違法違規的嚴重危害,真正觸及員工的內心深處,切實增強其廉潔從業、合規經營意識,力促合規文化的落地生根。
一是制定合規風險監測指標,研究合規風險評估模型,提高風險監測預警的科學性。建立合規風險數據信息收集機制,從案件風險事件、內外部檢查問題、客戶投訴情況、員工異常行為排查等多維度收集數據信息,通過運用大數據采集分析、優化主動合規手段,打造合規科技創新體系。二是持續完善合規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探索開發集法律法規、監管動態、內外部案例、合規監控、信息報告等功能為一體的電子化平臺,及時生成各類管理信息和報告,提高合規風險管理工作系統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建立專業化的合規風險管理隊伍。對合規人員進行系統性培訓,鼓勵其參加國際反洗錢師、企業法律顧問等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認證,不斷提高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