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進
(南通市華泰建設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0)
長期以來,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著以罰代控、管理粗放、僵化運作、忽視制度建設和機制建設的弊端。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切實實施,是大中型施工企業實現經營管理等目標的有力保證,是提高施工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又是內部控制實施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施工企業治理結構科學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內部審計自身的獨立性和對本企業情況的了解,以及長期審計工作中積累的經驗,使它能夠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制度實施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找出措施和方法來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
內審的目的就是對公司的《管理制度匯編》和《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等管理控制制度在企業組織內部各個管理職能部門營運過程中的效果做出反應和評價,主要包括:其一,保證政策、計劃、程序、法規的遵循性;其二,提高經營的經濟性和有效性;其三,保證完成所制定的經營或項目的任務和目標。
其一,管理意識偏差,弱化了內部審計地位。施工企業大多存在著重攬輕管的弊端,事后核算的問題仍未根本解決。其二,傳統的審計方法無法提供及時的信息。目前,內審工作仍未走出財務審計的框框,以查錯究弊、事后監督為主,欠缺實際指導意義。其三,內審人員受專業限制較大。對于施工企業來說,良好的審計開展需審計人員對工程造價、投標競標、資源配置和整個工程流程有所了解,能夠從各類報表中看出問題來,從而參與到管理中來,而這往往是企業中所缺乏的。
由于內部審計為組織內部服務,相對于外部審計,獨立性較弱。尤其是施工企業,被審計單位或被審計項目部如果采取消極配合、積極防御的措施,將使內審工作難以開展。
內部審計可參考注冊會計師審計事務所執行的穿行測試,即通過追蹤某筆或某幾筆交易在業務流程中如何制定,來確定內審單位的交易流程和相關控制是否一致。審計時重點對所記錄經濟業務的完整性、準確性、有效性進行審計。
審計人員應審計成本效益最大的那部分控制系統,效益產生于業務經營控制方面的重大發現,尤其是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避免可能的損失。
就施工企業而言目前成本最大、效益最高的控制系統就是工程項目的管理控制系統。工程管理控制體系良性運行,會促成企業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效益的經營目標的實現。施工企業應定期對項目在建成本及項目資金情況進行分析,控制其中的風險。
對內預警是指對企業內部自身的財務危機進行預警,構建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企業安全運行的有效防線。企業可以按照經營活動和工程流程確定預警系統的子模塊,采取總體預警與分部門預警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項目業主的信用風險、項目實施的資金風險以及項目的成本風險可作為風險監控的重點。
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并不是孤立的,應與企業內控和激勵聯系起來。公司加強對企業財務部門的內部控制,通過約束與激勵并舉,有效提高財務數據質量。同時,將財務狀況與具體責任人的考核激勵相掛鉤,以保證預警系統的監測結果,由專業人員進行統一評價。對于發生問題的項目提出整改意見,并加強監控。
適時地開展管理審計是內審工作的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公司治理的需要。內審工作應積極探索管理審計思路,切實開展管理審計,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更為企業的長遠戰略發展服務。管理審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軟硬件支持,有效地開展管理審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迅速轉變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審計理念。內審方向應從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轉變;內審的重點以財務審計為基礎,建設性管理審計為主;內審領域不應僅僅局限于財務、停留于財務數據表面層,而應深入到企業的治理層。事實已證明:工程項目虧損與投資決策失誤、工程合同簽訂不嚴密、施工組織設計不合理、用人決策不當與項目管理失控關系極大,這些都應納入管理審計的范疇;內審功能要從事后監督向事前預防、事中控制轉變,注意分析、預測和評估,不能做事后諸葛亮;內審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更要強調如何解決問題,提出規范指導性意見,促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其二,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管理審計體系。包括內審的準確定位,組織機構的建立,審計程序,不同審計類別的審計方法,審計應遵循文件,量化業績評價指標等。
其三,轉換單一審計的方式,講求交流溝通,注重與被審計對象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切從企業的大局出發,共同分析錯誤和問題的潛在影響,一起探討改進的可行性和應采取的措施,發揮經營管理中的助手和參謀的作用。
創新是企業管理永恒的主題,是企業前進的動力。在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沒有創新,就很難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內部審計同樣也是如此。內部審計同時具備了主動性和戰略性,不僅要事后查出問題,還要提供主動咨詢服務在事前提出建議;不僅要做好財務會計審計監督工作,更需要對風險管理、控制及管理程序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