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培迪
(濟寧市兗州區第一中學,山東 濟寧 272000)
利潤最大化目標,是指企業假定在投資預期收益十分確定的前提下,其自身的財務管理活動朝著有利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方向發展。企業生產經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獲取利潤。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一切的生產經營活動都緊緊圍繞如何獲取更多的利潤來開展。
下面分析企業財務管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優缺點:
優點:既然要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就必須注重經濟核算,要加強各項企業管理,要注重技術創新改革,要注重培養優秀的人才……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進而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財務管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刺激了企業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從這個角度來講,財務管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推動了企業向前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缺點:企業財務管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存在三個問題:第一,以利潤最大化中的“利潤”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實現的稅后凈利潤。例如,A企業與B企業的利潤都是500萬元,這時我們無法判斷兩個企業哪家財務管理目標實現得更好。但是,若A企業的利潤是去年獲得的,而B企業的利潤是今年剛剛獲得的。毫無疑問,A企業的利潤有更大的時間價值。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若企業財務管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就很容易使自身的財務決策缺少長期前瞻性,從而不利益企業長遠發展。第二,利潤與風險并存,若企業想獲取最大的利潤,必然承受最大的風險。財務管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致使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可能不顧即將遭受的風險依然盲目地追求利潤,這就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危害。第三,無法直觀反映出企業投入與利潤之間的關系。財務管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只能反映出企業獲取的利潤是多少,卻不能反映出企業當初為獲取這些利潤投入了多少。
所謂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規范經營,在綜合考慮投入、利潤、風險與資本時間價值等的情況下,使企業股東(投資者)的財務達到最大。財務管理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充分肯定了企業股東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就目前來看,企業股東的財富來源有兩個:一是股利收入;二是股東股份轉讓后的資本所得。對于股東而言,其擁有企業的股票數量以及自持股票的市場價格決定了其財富值的大小。
下面分析財務管理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的優缺點。
優點:第一,需要財務管理人員時刻關注股東的財富變動情況,而股東財富與股東持有的股票及其市場價格有直接關系,而關注這些信息有利于財務管理人員及時發現企業風險,然后快速制定出應對策略。第二,股東持有的股票及其市場價格并不是一個短期現象,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以一種長遠、發展的眼光關注股東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務管理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有效避免了企業的短期行為,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第三,很多上市公司經常采用這種財務管理目標來考量股東,分析哪些股東對企業發展有重大貢獻。
缺點:第一,既然對象是股東,而股東只存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就自然無法應用。第二,影響股東自持股票數量及其價格得因素有很多,其中很多因素是非正常因素,若財務管理人員單純地將這些非正常因素也納入管理范疇,無疑無法準確反映企業財務管理真實狀況。第三,過分強調股東利益,忽視了其他與企業發展相關者的利益。
企業價值就是企業的市場價值,是企業在市場中所能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企業經營者經營一家企業的重要目的,就是在市場活動中盡可能多地創造財富,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價值反映了它潛在的,或預期的獲利能力和成長能力。
財務管理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優缺點:
優點:第一,該目標分析的對象是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而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包含資金的時間價值與風險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該目標考慮了企業取得報酬的時間與風險,并用時間價值與風險價值的原理進行了計量。第二,該目標考慮了企業風險與報酬(利潤)之間的關系。第三,該目標將企業可持續穩定發展放在首位,有效避免了企業為追求利潤的短期行為。第四,利于社會資源(包括資金)流向企業,進而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缺點:第一,對于上市企業,股票價格變動會直接影響企業價值變動,但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個別企業會蓄意發出誤導性信息,讓自己的股票價格高于自身的真實價值,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第二,對于非上市企業,企業評估部門受評估標準與方式的影響,有時無法準確、客觀地評估企業,從而無法科學判斷企業價值。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確定目標,需要考慮有哪些利益關系會影響到企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在我國市場經濟中,已經有非常多樣的理財主體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最為明顯的主體就是企業的債權人、員工、客戶、供應商以及政府等。
企業財務管理以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順應時代的要求,是企業財務管理最理想的目標。其優點如下:
第一,該目標注重與企業發展相關者的利益,站在這些相關者的角度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有效避免了只宅在股東角度進行生產經營可能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第二,該目標兼顧了企業、員工、客戶、政府等的利益,體現了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對于企業而言,這些社會責任與義務促使企業依法經營、管理,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并自覺維護集體與國家的合法權益。同時,這無形中塑造了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第三,該目標使企業各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與他們建立了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關系,利于發揮各主體的合力,促進企業更好發展。第四,該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最理想的目標。不同的相關者對企業有不同的評價指標,如債權人尋求風險最小,利息最大;員工尋求工資福利最好;政府尋求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效益。不同的相關者的評價指標只有合情合理,互利互惠,就可以實現所有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