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惠
(長泰縣審計局,福建 漳州 363000)
大數據是一種通說的說法,它還可以被稱為巨量資料,在實際審計工作當中,需要得到一些客觀數據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使審計工作人員優化決策程序以及提升決策的科學性,這些信息一般情況來說所包含的數據水分的多,只有科學的數據越多,才能使決策的依據更加具備科學性、可靠性。
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可謂是應有盡有,但是要從海量的數據里面尋找到審計思路特別的關鍵。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具備多樣性,這樣為審計工作人員開拓審計新思路提供十分廣闊的思路。大數據不僅可以來源于企業的信息系統,同時也可以是來源于社交媒體所提供的數據,除此之外,還可以是物聯網傳感器和智能設備自動搜集過來的數據,為下一階段的審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擁有了城市的思路以及實踐經驗之后,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編程技術制作出一個固定的審計篩選模型,為今后的審計此類問題提供十分便利的服務。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模型必須要包括因子分析、回歸分析、判別分析。運用這種方法對數據進行詳細的分類與預測。通過分類挖掘對被審計的數據庫中各類數據挖掘出數據的模型或秒速,或者是審計工作人員通過建立的審計模型對被審計單位的大量業務與財務歷史數據進行預測分析,并根據分析出來的預測值和審計值進行比較,運用上訴方法都可以有效的幫助審計工作人員在實際審計工作當中發現疑點,從而將其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網絡的全面普及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大數據時代以及悄然來臨。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需要有數據來源,需要有充分的判斷依據。數據來源是否可靠、真實、規范是大數據審計工作的基礎所在,因此,在審計工作開展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整個數據來源進行有效的判斷,對數據的真實性、規范性進行相應的審計。對信息系統進行審計是驗證大數據是否具有真實性與規范性的重要途徑之一。信息系統作為生產大數據的主要源頭之一,它的總體設計情況以及運行情況對于數據的生成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對信息系統進行審計工作,深入的了解信息系統基本情況以及系統所承載的核心業務,在對信息系統審計工作完成之后對其進行評價,關注系統中存在的潛在風險、管理漏洞等問題,從而評價大數據的可靠性、真實性以及規范性。
由于傳統的審計方法對于人力、物力方面的限制性,通常都會選擇抽樣審計的模式,但是抽樣審計這種方法的有限性,就決定了抽樣審計模式具有很大的弊端,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出一些客觀的真實情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與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大數據也隨著時代的潮流在快速發展,在大數據時代中,計算機的運用已經徹底的改變了傳統信息搜集與整理方法,大數據審計以及總體審計成為了一種十分常用的方法。運用這樣的方式使審計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能夠對數據進行更多層次的分析,從而有效的發現抽樣審計方法的問題,并且審計技術方法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審計結果更加的客觀公正,有效的克服原有的弊端。
在大數據的環境下,需要從各個渠道中采集大數據信息,而審計數據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和大數據的不精確性與雜亂性之間產生了矛盾。大數據環境下影響這審計數據真實性的因素主要有著以下幾種;第一,被審的單位存在主觀、客觀因素導致的數據缺失以及誤差。第二,審計工作人員在處理大數據的過程當中出現遺漏和缺失。而以上兩種情況都將會極大程度的降低審計數據庫的完整性與真實性,進而對后續的審計技術方法的運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
目前,審計機關在大數據的處理和轉換這兩個方面還面臨這困難,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大數據的價值密度較低,導致在對被審單位的計算機中所儲存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審計時,難以發現線索;另外一方面,審計機關所需要處理的數據規模正在急劇膨脹,我國目前現有的硬件設備以及數據中心難以對這些龐大的數據進行處理,因此審計技術發放的創新與進步迫在眉睫。
大數據是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而存在發展的,但是,人才是企業數據分析處理的執行者,并且,由于審計數據的處理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并且非常復雜的一項工作,必須要具備專業的知識人才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是現目前,我國就是缺少這一類技術性專業人才,然而目前我國的審計機關中,審計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十分的單一,并且計算機的操作能力也不高,大多數的審計工作人員都難以單獨、高效、有效的完成大數據的審計,并且在大數據審計工作中還嚴重的受到審計技術方法的限制,導致審計的高效率難以提升。
一方面,大數據自身的大量性與多樣性,導致目前我國現有的審計數據存儲技術難以滿足當前大數據環境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對審計數據中心進行網絡攻擊或者進行惡意的進攻都將會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這些審計數據的存儲風險將會對審計技術與方法的利用造成基礎性的障礙。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大數據審計技術方法還處于探索的階段,這個時期并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完整體系,并且也沒有發布相關的標準,審計技術、審計規范以及審計制度,有待國內相關學者進行研究,總而言之,大數據審計存在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只有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累積失敗經驗,來完善審計技術方法,調整審計思路,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審計事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