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璆梅
(國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強化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管理,不僅是對國企改革、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過程中的行為予以相應規范、管理,也是國有企業完善企業現代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徑。產權交易管理規劃化的實現,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國有資產非必要性資金流失,也可提升產權交易工作質量。對國有資產實行有效的產權交易管理,既可對國有資產存量予以盤活,又可強化國有資本活力。但從我國現階段產權交易現狀來講仍舊存在部分問題,對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進一步發展造成阻礙。
產品交易應以市場為導向,將各類閑置資源、低效資源與生產要素相結合,并將所結合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將資源效益最大化。產權交易不僅是產權主體間進行的企業資產、企業權利的產權轉讓行為,也是企業資產實際擁有者將產權作為交易商品的市場經營活動。產權交易主要內容包括:商品等價交換的市場經營活動,經營主體需為企業資產擁有者、企業資產擁有者的代理者,企業資產所有權、企業經營權的轉讓。
企業產權交易因企業交易標準不同而造成產權交易類型不同,依據企業產權分解情況進行產權交易類型選擇。企業產權交易類型主要分為整體式產權交易及分割式產權交易。整體式產權交易為企業將產權全部、一次性的交由買方,實現產權的完整轉移,具體實踐途徑為:企業產權整體拍賣、企業被整體收購,當企業出現破產現象時也可使企業產權進行整體交易。分割式產權交易企業將部分產權進行一次性轉讓,也可通過企業整體產權的多次、分期性轉讓完成交易。分割式產權交易既可為企業部分權能的轉讓(如租賃),也可為同一產權權能的部分交易(如股權交易)。產權交易也可依據企業產權存在形式分為實物型產權交易與價值型產權交易,實物型產權交易為產權的客觀存在物品間的交易如實物、資產、相應權益等,價值型產權交易為貨幣形態、證券形態的產權交易。
國有資產產權實際交易過程中,產權轉讓主體為影響產權交易的最直接因素。從國有資產產權角度出發,國家為唯一產權主體。但在資產產權實際交易時,國家這一產權交易主體較為寬泛,需將轉讓主體細化至個人,如產權主體代表人、產權交易代表人等。同時也應將資產處置權隸屬問題進行明確劃分。此外,因國有資產產權實際交易過程中產生轉讓主體模糊的問題,導致產權交易過程規范性不足。如資產處置管理部門較多、經營機構中間方審批缺乏嚴謹性、交易權責劃分不明確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產權交易質量、產權交易效率進一步提升造成限制。
國有資產產權實際交易過程中,因國家并未對國有資產產權交易設立專業管理部門,國內各區域間國有企業產權交易政策具有一定差異,導致產權交易主管部門職責劃分模糊、監管主體明確性欠缺。如實際產權交易發生時,部分地區產權交易由國資委負責,還有部分地區產權交易由地方財政廳負責,也有部分地區產權交易由國資委、地方財政廳二者共同負責。此種產權交易管理現象易造成監管力度不到位、監管措施流于形式等問題產生,對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進一步完善造成阻礙。
針對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過程轉讓主體模糊的現象,相關行政機構應以明確轉讓主體為首要前提。在產權實際交易過程中,應明確國有資產產權主體、國有資產處置權歸屬部門、國有資產處置權代理人,并借助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產權交易政策,對國有資產產權實際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行政問題、主體判定資格、相關中介機構、合法交易環節、相應獎懲措施等問題予以明確。除此之外,也應對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過程進行交易行為規范,確保國有資產的產權交易可長期、穩定發展。
依據現階段國務院及國資委制定的《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對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相關規范進行制定,并創建產權交易信息披露體制、市場競價制度,為國有企業產權交易規范化提供相應法律支持。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既可使相關監管執法人員開展監管工作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可有效提升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但因此法律法規原則性較強、可行性較低,所以對我國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發展仍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國家相關政府機構應將產權交易信息披露體制進行詳細規劃,如具體執行方式、相關人員執法力度、違規懲戒制度等予以細化,提升產權交易信息披露體制可行性,避免制度僅流于形式。與此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應完善市場競價機制。比如,通過市場競價機制進一步穩定市場經濟秩序,促使市場良性競爭形成,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市場競價機制合理運用也可對市場準入門檻進行優化,提升市場經濟水準。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應充分認識到良性市場交易通常需在市場競爭中進行。為實現市場交易效益最大化,相關政府部門也應不斷引進良性市場競爭機制。此種市場競爭機制不僅可對買賣雙方經濟利益形成保障,也可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除此之外,國家相關政府還應不斷完善現存法律制度,將法律漏洞降至最低,提升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合法性。通過此方式,不僅可便于相關管理人員開展后續監管環節、整治環節,也可使我國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進一步完善。此外,若相關監管執法者在工作過程中發現人員違法行為如腐敗、惡意更改相關政策等行為產生,應對此類人員予以相應經濟處罰或行政處罰,并將此類人員名單進行公示。同時也應將人員此類行徑列入個人信用檔案,使其對自身錯誤予以深刻認知及反省。
由實踐證明,強化國有資產產權轉讓管理,僅借助政府監管力度及市場機制引導無法達到監管力度要求。因此,國有資產產權轉讓管理需各部門協同合作,方可實現強化監管目的。為保證國有資產產權轉讓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升產權交易規范性及促進產權交易合理化、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相關政府部門需加大監管力度建設,并統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可促使信息披露程序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其次,相關政府機構也可將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市場監管工作與證監會體系相結合,并將產權交易市場監管工作交由證監會統一管理。此外,產權交易市場也應加強自身監管力度,將證監會監管力度與市場自身監管力度相結合,可進一步提升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市場規范性、合理性。通過此方式,不僅可將政府監管職能、市場監管職能二者間進行有效結合,也可保證國有資產產權交易質量及產權交易效率。同時也可促進國有資產產權交易規范化、高效化、合理化發展,進而使國有資產可實現增值目的。
市場經濟背景下,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市場是否規范尤為重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產權交易市場也應不斷完善自身運作機制,并保證所完善運作機制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及科學性。當產權交易處于國際化產權交易及企業產權、資產重新整合背景下,僅通過政府力量無法完成對市場的調控,也難以通過政府力量實現產權轉讓隨社會發展所提出的實際要求。因此,國有企業需不斷增強自身經濟實力,以此促進企業綜合實力發展。除此之外,也應充分結合市場自身調節機制,將教育所需成本降至最低并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快市場建設進程,創建開放、統一、規范、高效的國有資產產權市場。與此同時,也應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務機構,不斷強化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提升產權交易中介機構服務質量。借助此種模式,可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體系,并所完善體系充分滿足產權交易市場所提出的實際要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交易市場長久、穩定發展。此外,相關政府還應不斷優化產權交易相關制度,為促進國有資產產權交易進一步發展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總而言之,國有資產作為我國資產的重要構成部分,相關政府機構應對國有資產產權交易予以足夠重視。相關政府部門除保證產權交易工作順利進行外,也應確保產權交易服務質量與產權交易效率。此外,相關司法機構也應盡快完善產權交易相關法律法規,讓工作人員開展相關工作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與此同時,也應創建有效且嚴格產權交易市場監管機制,以此將人員腐敗現象降至最低,也可在一定程度對國有資產形成保障,進而實現國有資產增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