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霆霽
(重慶七中,重慶 400030)
早在十六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思想,并且對其根本要求也做了準確的概括,既要體現歷史性,更要把握規律性,同時需要創造性,這項基本內容對于現代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正是站在歷史發展的角度,把握經濟學與管理學發展的規律性,分析創造性問題。
18世紀的工業革命其實就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它既是生產力同時又是生產關系的革命。工業革命起始于英國,涉及紡織業、化學、冶金、交通運輸、機械制造等多種產業;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也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這次歷時將近兩百年的工業革命譜寫了新的歷史:一是世界的科技中心由最初的英國到法國,最終到美國的巨大的轉變;二是先后推動了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市場化以及全球化的發展;三是美國成為最大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一時期也催生了社會主義;四是形成了經濟學和管理學,并不斷發展。
經濟學誕生于英國,形成于19世紀初,先后出現在法國、德國以及美國,雖然經濟學在美國出現的比較晚,但是發展較快,在20世紀上半頁達到了高潮。19世紀中葉以前的經濟學一直停留在管理經驗的積累和宣傳,直到美國發起了社會性管理的研究運動,科學管理才慢慢發展起來。管理學最初由美國、法國、德國的三位先驅創立,它的發展比經濟學晚了至少一百年,管理學相比于經濟學更側重于實踐[1]。
信息革命是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后的第三次社會革命,美國在20世紀后期數字網絡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信息革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場革命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還將持續多少年仍是未知。信息革命不僅僅是以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又一次產業革命,它對經濟與管理的變革必定會對經濟學和管理學產生直接的影響。
1.首先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信息革命的推進促使經濟學的研究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變,以及對信息經濟發展規律性的探索;除了以往的土地資本、勞動資本的研究外,還需要加入信息資源配置的研究;研究物質以外,還要對信息產品或信息服務的產生、消費、分配等問題進行研究
2.其次研究的角度也要發生變化。信息技術為經濟學的研究打開了全新的視角,它的特點會對個人、企業、市場以及政府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新經濟下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增加,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研究方法不斷變化。計算機的快速發展引入了電腦程序模擬、信息模型等工程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方法。
1.改變了發展方向。信息時代更加注重人文價值的提升,以往都是以內部管理研究為主,現在開始向以內外結合的外部管理研究為主的方向發展,管理學與更多學科相互交叉形成一種新的趨勢,各種管理思想和理論相互交流和融合。
2.改變了研究內容。傳統的組織類型、經營思想、管理模式都在發生變化。這就促使管理學中的組織、經營理論以及管理方法也要與時俱進,發生相應的轉變;信息技術的發展增加了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工業管理研究;出現了一大批新興管理行業,例如風險管理、網絡管理等[2]。
第一,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學理論發展迅速,信息革命推動了經濟現代化發展,與此同時也衍生出了許多經濟分析的新方法。第二,信息時代管理發生了巨大變化,促使管理學中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第三,由于金融在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催生了金融學的產生,經濟現代化發展促使金融學產生了一些新的分支。
經濟學為管理學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方法,而管理學又是經濟學的具體實踐,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結合,產生了新的學科,即管理經濟學和經濟管理學。
經濟學和金融學不但有相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也有很多是類似的,兩者的交叉學科金融經濟學也是經濟學和金融學共同結合的產物。
新經濟下,管理學更多的開始涉及金融研究,目前管理學將金融風險以及風險管控列為了一個研究重點,同樣也產生了新的交叉學科金融管理學等[3]。
目前國際上已經公認未來社會的發展必定向信息社會靠攏,從20世紀末,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相繼針對進入信息社會的問題進行探討,同時包含了對全球互聯互通、信息化帶動產業化等問題的探討。信息社會促使了新經濟的產生,過去的經濟學和管理學需要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發展,既要繼承經濟學以及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要加入信息經濟、信息管理等新的研究內容[4]。
另外,需要對社會轉型過程中經濟管理的問題做出相應的研究,例如,信息技術建設中的經濟及管理問題、信息資源的開發應用等的經濟及管理問題、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影響的經濟及管理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目前,經濟學和管理學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研究,經濟學和管理學正一步步的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社會的變革至少要經歷幾代人的人的探索和實踐,擁有攀登科學的高峰,爭取做到經濟學與管理學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