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克善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習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明確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普通高校作為軍民融合教育的主陣地,肩負著軍地雙方合力育才的歷史重任,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研究普通高校軍民融合教育的特征,對于實現國家富國強軍的戰略目標,有效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安全、經濟發展利益和提高普通高校軍民融合培養國家棟梁之才的質量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試從普通高校軍民融合教育的環境、資源、途徑、平臺、體系建設等五個方面對其特征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從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的頒布到《全民國防教育大綱》的有效落實,再到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實施《關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制度的決定》,這一系列的法規制度和文件,開啟了軍地雙方合力育才的新歷史。經過不斷探索,快速發展,逐步明確了普通高校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方向,不斷推進普通高校軍民融合深入發展,國家軍民融合教育大環境逐步完善。
普通高校結合自己的地方特色,尋找有關軍事和戰爭的歷史遺跡,充分利用校園展板和櫥窗,在學校網站主頁開通專欄,在圖書館開設軍隊和國防建設成果展館,舉辦軍民融合政策講座,借助學校相關新媒體資源和設備,廣泛宣傳,努力營造軍民融合環境文化,濃郁軍民融合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普通高校軍民融合教育環境逐步形成。
國家軍民融合教育環境的逐步完善和高校軍民融合教育環境的逐步形成,再加上我國人民傳統上有支持國防建設的心理基礎,軍民融合理念深植學生思想意識,這種立體化的隱性的軍民融合教育環境,改變了普通高校軍味不濃的現象,使學生較為容易了解國家軍民融合發展人才培養政策,激勵學生抓住國家軍民融合政策機遇,服務于軍隊建設和國防事業,形成去軍隊歷練,為祖國國防建設建功立業的遠大理想。
普通高校具有學科門類齊全、專業類別豐富、科技人才密集、研發能力超強等優勢,在人才資源、實驗設備資源、項目資源、經費資源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礎,成為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這些基礎教育資源也是軍民融合教育資源的來源。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經濟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加強教育資源統籌,完善軍民融合的人才培養使用體系。”明確了普通高校軍民融合發展的方向,共享這些教育資源,是軍民融合培養人才的保障,也將不斷推進普通高校軍民融合深入發展。
目前,普通高校高度重視軍民融合教育工作,優先發展、謀劃、落實,出重資專建相關實施設備,比如后備軍官培訓大樓、國防生培訓基地大樓,包括軍事訓練場、心理行為訓練場以及大型實驗儀器設備等重點軍民融合設施。專建重點資源,堅持統籌兼顧、共同發展的原則,軍隊在經費補償、隊伍建設、科研立項等方面也給予普通高校政策優待,充分照顧軍地雙方利益,確保軍民融合重點教育資源能夠真正共享,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資源效益,以滿足軍民融合教育資源的保障需求。
普通高校結合未來崗位需求,大力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在課程設置上,依據軍隊人才的特殊要求, 把課程教學與軍人綜合素質培養融為一體,合理統籌安排大學生思想道德與軍人職業道德修養、軍事理論基礎與國防建設等課程,將國防精神嫁接到課程教學工作中,將軍營文化滲透到課程文化中,堅定學生從軍報國的理想信念,增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軍事素質和心理素質,實現軍民融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
普通高校軍民融合教育極為注重課外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積極引導、鼓勵支持,學生參與,形成以軍民融合科研項目為載體、軍民融合大學科技園為依托的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體系,突出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特別是軍民融合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普通高校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的實踐基地和軍民融合人才培育基地,有力促進科技產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使得軍民融合大學科技園真正成為推動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育才之路。
普通高校軍民融合國家重點實驗中心平臺是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是國家組織高水平研究和培養優秀科學家的重要基地。普通高校充分地利用這一軍民融合國家重點實驗中心平臺,為軍民融合科技人才提供思想交流、儀器使用的權利,并在實驗研究中產生更多創新性成果。比如由重慶理工大學牽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骨干企業等單位組建的重慶市高端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匯聚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14個,成為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領域的人才聚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普通高校精品軍民融合教育平臺。
軍民融合教育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是科技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對于科技人才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科技合作交流培養人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才培養的一種范式,而且這種培養方式越來越重要。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科技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可以更準確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方向,共享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自身的技術創新水平和科研實力也將得到大幅提升。普通高校充分利用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優勢,進一步拓展軍民融合培養科技人才的國際化路徑,努力打造普通高校軍民融合教育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的精品。
為適應新軍事變革背景下軍隊建設的需要,在普通高校建立軍民融合人才分層次培養體系。在“985”、“211”等重點普通高校軍民融合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信息管理人才、軍事科技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等各類理想信念堅定、軍事素質過硬的復合型人才,優化高級別人才隊伍。
依托普通高職院校軍民融合為軍隊定向培養高技能人才,是軍民融合戰略指導下軍民合育新型軍事人才的創新性舉措,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基于未來戰爭新技術需要,在高職院校軍民融合定向培養新裝備操作和維護人才,做到專業知識內容與軍隊崗位要求相配合,專業技術教學與軍政素質訓練相結合,實現軍民融合教育體系層次化育才特色。
隨著我國科技不斷進步、產業快速轉型以及軍事變革的突破,普通高校推進軍民融合教育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前景。普通高校要進一步拓寬軍民融合發展育才路徑,努力形成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高校軍民融合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