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珺
(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在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背景的時代條件下,若想實現科技創新、完成重大發明研究和科學突破,必須依靠科研團隊的多方配合來達成科研目標(王樹喬等,2017)。高校科研團隊是以發展學術研究、實現科研目標為目的的學術單位,其成員在團隊中依靠成員間的知識共享、學術交流和組織提供的各種儀器設備、學術資源以及科研資金,來完成有難度、有挑戰的科研項目。
因此,從心理契約視角來探索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成員關系網絡,對于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創造力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心理契約概念最早由Argyris于1960年在《理解組織行為》一書中提出,但并未對其作出充分闡述。對其給出明確定義的是美國著名管理心理學家E.H.Schein,他認為:“心理契約是每一組織與其成員之間,每時每刻都存在的一系列不成文的期望”。
心理契約作為一種主觀的、潛意識的、動態的心理認知手段,是科研團隊成員的心理活動基礎,借助心理契約來理解科研團隊在進行創造性研究過程中的交流與互動,有助于科研團隊成員形成互相信賴、互相負責的心理約定,將團隊與成員凝聚成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整體(胡慶慶,2014)。因此,心理契約作為隱性激勵機制,能彌補制度約束上的不足,為組織成員構建出共同的心理愿景,有利于發揮科研團隊及其成員們的創造力(朱學紅,2008)。
心理契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組織環境、國家體系下,其內涵有較大差別。因此學者們針對心理契約內在結構設計了一套二維結構說(Rousseau,1990),隨后以其為基礎形成三維結構類型(Rousseau和 Tijorimala,1996;Lee和 Tinsley,1999)。其中二維結構說包含交易型和關系型兩個維度,三維結構說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團隊成員維度。交易型維度是指員工在接受組織提供的經濟利益基礎上,為組織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關系型維度是指組織和員工彼此關注對方的發展,雙方努力維持長期、穩定、和諧的合作關系;團隊成員維度是指團隊和員工都注重維持良好的組織氛圍和人際關系。
在交易型心理契約下,組織與員工之間是依靠工資報酬來維持聯系,雖然薪酬可以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但是員工作為復雜、多樣化且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僅靠貨幣報酬是不足以長久對員工產生激勵的(張燕平,2015)。
在金錢關系影響下的團隊成員往往缺乏情感基礎與深層次信任且容易形成惡性競爭,阻礙團隊內部知識交流與信息傳遞,對團隊創造力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本文認為,交易型心理契約與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個體創造力和團隊創造力均為負相關關系。
在關系型心理契約下,科研團隊考慮到長遠發展需要,會主動為成員提供充足的學術資源和學術自主權,給予團隊成員足夠的發展空間讓其施展才華。更重要的是,科研團隊對團隊成員以及成員與成員間的關懷與幫助能夠激發個體的責任意識,科研團隊成員會有更有動力完成復雜、枯燥的科研任務。因此本文認為,關系型心理契約與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個體創造力和團隊創造力均為正相關關系。
在團隊成員型關系中,學術能力較高的成員會愿意幫助能力較低者,成員間的共同進步有利于科研團隊創造力的提升。在以團隊成員型心理契約為主導的科研關系中,成員間更愿意主動交流、互相鼓勵、互相信任,因此,當科研過程中有矛盾產生時,該類型的成員更傾向于采取求同存異策略。因此本文認為,團隊成員型心理契約與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個體創造力和團隊創造力均為正相關關系。
本文以三種心理契約維度為核心,討論了不同心理契約下對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創造力的影響。研究結論為:第一,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應該以關系型心理契約和團隊成員型心理契約為主,科研團隊應該考慮到成員自身的發展,并為其提供寬松的科研環境和良好的人際環境,來促使科研團隊成員能夠順利地完成富有挑戰的科研任務,從而對科研團隊創造力的提升做出貢獻;第二,盡管研究表明交易型心理契約不利于科研團隊成員創造力的提升,但是一定的科研補助不僅能滿足科研團隊成員的基本生活所需,也體現了科研團隊對成員的科研工作成果的一種肯定及鼓勵。因此,高等中醫院校科研團隊若想充分提升創造力,應當合理地利用不同類型的心理契約來平衡組織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