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芹
(徐州醫科大學招投標工作辦公室,江蘇 徐州 221004)
隨著醫學高等院校改革的深化,現代化教育步伐的推進,物資采購數量的明顯增加,種類、范圍不斷擴大,尤其是科研儀器設備,是一個實驗室乃至整所學校的科研實力的象征。高校對科研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使用品種趨于多樣化,技術指標復雜,采購經費和渠道呈現多元化。因此,怎樣合理控制采購時間和采購周期,控制采購成本,有效提高學校資金使用效率,這樣就給采購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思考。近年來,由于科研工作不斷發展,我校的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數量逐年增加。針對這一需求,如何加強儀器設備采購的科學管理,熟悉產品性能,掌握談判技巧,從而提高采購工作的效率,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醫學高等院校的物資采購工作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是設備采購,其中更以科研儀器設備為主。因此,如何高效率的使用科研經費,購置性價比高的儀器設備來保障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行,已成為高校采購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由于采購的儀器設備主要是為教研室、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服務,涉及到不同的學科、領域,針對科研研究方向的不同,對所購的儀器設備的需求不同,這就要求采購工作人員知識面寬廣,不但要對采購的政策和流程深入了解,還要具備相應的醫學背景知識,對所需的儀器設備有一定的了解,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更好地用于教學、科研設備的評議和判斷;協助用戶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來達到采購中資源配置的最大化。
科研儀器設備的采購過程中,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型號、品牌數不勝數。同一型號產品,生產廠家不同,由于技術性能、生產成本等不同,產品質量、價格差異較大;另一方面,同一名稱產品,品牌不同,型號不同,產品質量、價格差異也較大。因此,這就要求采購工作人員克服采購品種方面繁多的難點,不厭其煩、用心細心多了解,幫助用戶部門控制采購成本,提高學校資金使用效率。
高校階段性的財政經費一經上級部門批準下發,便需要立即執行;若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完成采購計劃的項目,尤其是科研類的項目經費,如果未及時完成采購項目及報賬手續,經費很有可能會被上級部門收回。這就導致高校采購儀器設備的時間比較緊張,需要及時跟上教學、科研的項目進度,所以對相關儀器、設備到位時間也提出要求。這就對采購工作人員提出嚴格的時間限制、設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研工作中,有些老師實驗研究方向的特殊性,對儀器設備要求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需要達到科研的要求。這就導致采購過程中,能符合采購需求的儀器設備少之又少,甚至獨家報價或是無人應標。
第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方式主要包括: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單一來源采購等。目前我校科研儀器設備采購主要采用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零星采購等方式。
公開招標已成為學校集中采購儀器設備的主要方式。但在實際采購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采購周期長。公開招標是自招標文件發放之日起,到遞交投標文件截止日期,一般情況不得少于20天,加上前期的申購準備工作、論證工作,開標評標,合同的簽訂等流程,造成急需使用儀器設備的用戶部門等待時間太長,耽誤科研工作的進行;二是能符合用戶需求的科研設備選擇性較少。根據《政府采購法》規定,公開招標必須有3家及以上供應商投標方可進行。但為了規避歧視,采購文件中的技術參數只是基本要求,具體性能、詳細參數難以全面地進行書面描述,這種情況下,滿足儀器設備需求的供應商比較少,不足3家。采購工作人員只能流標,重新組織采購,這樣既延長了采購周期,又耽誤了科研工作的開展。
第二,采購的計劃性不強,缺少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高校采購管理尤其科研儀器設備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高校各部門資產管理員多為實驗室兼職人員,缺少專業水平。他們在遞交儀器設備購置審批單時,沒有時間做充分的市場調研,導致申購的儀器設備參數、規格不準確,有些申報的型號規格甚至已經停產,預算不準確。往往會出現所購儀器設備與需求不符,儀器設備質量與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從而導致采購重復、超前采購、超量采購等一系列采購浪費的行為,直接造成科研儀器、設備的消耗性浪費,導致學校利益受損。
第三,高校采購評審專家庫專家偏少,參加評標重復率較高。醫學院校采購的種類以科研儀器、設備為主,這就要求采購工作人員要具備相應的醫學背景知識,專業性強,這就導致現有專家匱乏,專家庫更新擴充不夠及時,評標專家專業分類不夠細致。
第一,由于醫學高等院校科研儀器設備的采購具有其專業要求高、種類匱乏等特點,公開招標這種采購方式難以普遍適用。與此同時,競爭性談判采購方式具有靈活性、性價比高等特點,更符合醫學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方式和用戶的實際需求。根據蘇財購【2017】62號文件,優化高校辦學設備招標采購流程。急需設備首次招標如不足3家投標人的,可依據專家評委意見,并經得采購人同意,現場采用競爭性談判或單一來源采購方式。要以服務用戶部門為導向原則。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部門的需要。
第二,建議加強同院系、實驗室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溝通交流,為了整個采購流程更加順暢,重視前期調研工作及立項。在儀器、設備的市場調研、論證、標書內容的把關審核更加科學規范;增強采購的計劃性,每年年底前有采購需求的單位要及時報送下一年度的采購計劃,尤其是使用財政和優勢學科下撥經費采購的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按時用好用足上級下撥經費,防止學校出現重大損失。
第三,進一步充實評標專家庫,及時更新擴充專家庫人員。簡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管理,高校對集中采購目錄內的項目可自行采購和選擇評審專家。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重視對中青年教職工評委入庫的選拔和培養;加強同地方和其他高校的聯系,爭取專家庫資源的共享。
儀器、設備的采購是醫學院校科研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學校內控機制建設的重點領域。為更好地體現學校采購的職能作用,根據崗位職責和業務流程,進一步梳理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注重采購與用戶部門之間的溝通,充分調動起每一位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廉政風險防控意識,加強崗位廉潔教育,層層壓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以期推進科研、設備的采購工作更加科學規范、采購水平的優化提高,為學校的事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科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