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飛
(烏魯木齊市職稱社會化評價辦公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在我國,深化職稱改革,是建立在政府的宏觀指導基礎上的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化評審機制,是進行職稱評審的必然趨勢,目前在深化職稱改革方面比較熱點的問題是個人如何進行自主申報、單位自主聘任有關要求以及社會進行量化評審等。本文主要針對目前在社會化評審中所存在的一些比如說評審政策不完善、機制不健全、申報問題、評審機構等方面的問題,并對如何有效的實現社會化評審做了分析與研究。
近三十年來,聘任制的實施對于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隊伍建設,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伴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健全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聘任制中所存在的問題越發的凸顯出來。并且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流動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的評聘機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資源的發展需求。所以全面的推行職稱社會化評審,做到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專業型人才是十分有必要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以及不斷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科技的競爭愈發激烈,而專業技術人才是技術創新、知識創新的直接承擔者,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在眾多的科技發達的國家,大部分大學、科研機構其高級學術職位是開放的,通常通過學會、協會同行專家進行職稱的評定,以其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進行相應職稱的評定,為市場化機制下人才的選擇提供了有效依據。從和國際接軌的角度分析,我國也應該努力健全社會化評價機制。目前所實行的職稱制度并不能完全適應現在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的現狀,所以必須推行社會化評審,打破傳統的評價方式,擴大評價范圍,建立符合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的評價機制。
人才是人才評價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目前在評價機制的改革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不能忽略人才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為人才的培養以及選拔提供依據。社會化評審是眾望所歸,更加能夠滿足當前市場經濟下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在新形勢下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方法之一。
設置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的前提和基礎是進行科學的定編,目前正在實行的編制標準已經無法滿足飛速發展的經濟時代和隊伍建設。,超崗聘任的現象時有發生,對職稱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困難。同時聘任管理制度的缺乏導致無法達到很好的激勵效果,此外沒有健全的政策實現聘用人員的待遇兌現,一般情況下都是在進行檔案保留的時候由單位內部進行兌現處理的,這種方式不僅需要較為繁瑣的手續,同時后續的問題也比較的多。由此可以看出相關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導致一直無法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
目前從試點情況可以看出各地進度不同,采用的模式也不同,其中比較常用的兩種模式是一是對申報人員的范圍進行放寬,這種模式只是針對非公有制單位以及部分的個體從業人員,而對于公有制單位來說并沒有真正的實行個人申報,還是需要單位的推薦。另一種模式無論是申報范圍還是申報的程序都已經實現可社會化,但是從各試點單位來看,主要還是第一種模式。
目前對職務的評審系列基本都是審閱申報人的履職年限、論文發表、科研成果、學術水平等方面進行評判,往往忽略了其實際的專業技能,并且不論是從評價方法以及評價內容來看其形式都比較的單一,忽略了專業領域之間的差異,無法對工作人員作出公正準確的評價。
首先在人員定編上要打好基礎,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崗位的設置工作,明確崗位任務以及職責,將專業技能充分的和崗位職責,崗位條件以及收入等方面密切的配合。同時要做到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最后是加強聘期管理。業績做到量化考核并嚴格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保證可以對專業技術人員作出最為全面、權威的評價。并建立相關的考核檔案,實現優勝劣汰、競爭擇優的聘任管理辦法,促進聘任分開。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做到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判斷在社會化評審機制中哪些專業技術職務是必須引入的,并逐步向其過渡,嚴格把控相關的任職條件以及評審方式。同時要做到只要和單位確定了人事關系的,并且申報條件也符合的技術人員都可以自主申報,不受身份和單位性質的限制,而通過社會化評審的專業技術人員其工資待遇不和技術資格掛鉤,只是作為聘任依據。
量化評價體系首先應該以品德、知識、基礎為基本工作素養,建立在業績之上進行評價,研究更加完善的資格考試以及其他評價辦法。要明確資格評審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之間的關系,防止出現重復評價的情況,盡可能的做到為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用人單位提供更加清晰的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