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運
培養具有良好習慣、強健體魄、健全人格、高尚品德、愛國情懷、科學思維、創新精神的現代學生和社會優秀公民是學校的育人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學校依托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借鑒吸取人大附中本部校本課程開發的豐富經驗,建立健全了“立德樹人,全面培養核心素養”的多元課程結構體系。
在學校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由課程開發與建設中心統一協調,學生發展中心、科技活動中心、生涯規劃中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心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到課程開發管理中,教研組長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具體的課程開發。這種組織管理方式,一方面使全校所有與課程有關的部門都參與到課程的開發建設上來,保證多方面課程需求的實現,另一方面也使課程管理能夠有統一規劃、協調發展。
課程實施采取行政班和走班制相結合的方式,為了保證學生選課和過程化管理的有效實施,我們建立了完善的課程管理網絡平臺,目前課程發布、課程選擇、課程過程性評價管理功能都已經非常成熟,為校本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隨著課程結構的豐富及課程數量的增長,學校將課程實施過程管理下放到年級組。這一方面是對年級組本身所具有的基礎課程實施管理功能的進一步拓展,另一方面也使拓展課程、個性課程、實踐課程的發展更加靈活,適應多方面的課程需求,同時,也為全面走班教學的到來做好應對準備。
目前,學校的課程結構主要包括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個性課程、實踐課程四個板塊體系,致力于培養具有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健康生活的學生,使他們具備責任擔當意識和實踐創新精神等核心素養。
1.基礎課程
基礎課程體系致力于落實國家課程的培養目標,通過整合資源、豐富國家課程內容等形式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除了傳統國家課程的有效落實之外,學校還根據學生學科發展特點,開設了不同形式的培優補差課程,通過走班制、選課制等形式加以落實,如基于語文課程的作文素養提升課程、閱讀素養提升課程、古詩詞鑒賞課程。
2.拓展課程
拓展課程體系指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研發的以德育、傳統文化、學科專題為核心的校本必修課和校本選修課程。其目的在于滿足品德教育、文化育人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使學生通過對某一領域、某一學科更深層次的學習,建立多元、多項的學習與關注意識,完善認知結構,培養高尚的品德、廣闊的視野,發展綜合學習能力。
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德育課程體系、傳統文化課程體系、以學科為中心的拓展課程體系三個二級拓展課程體系,在二級課程體系下進一步細化構建三級、四級課程體系。以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為例,我們構建了經典誦讀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傳統體育游戲三個三級課程體系,貫穿學生十二年的學習生涯,持續地給予學生傳統文化的熏陶。其中,經典誦讀課程體系包括古代詩歌、國學經典、名家思想三個四級課程體系,采取“教師導讀—學生自由誦讀—集體誦讀—誦讀成果積累和展示”的課程模式,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誦讀體系;傳統文化課程包括民樂、紙藝、軟陶、團扇、國畫等四級課程;傳統體育游戲課程包括空竹、鐵環等四級課程,這些課程均根據學生學段特點分年級開設,屬于校本必修課程。學科拓展課程則以某一學科為中心,開設與本類學科相關的子課程,如與語文學科相關的古代詩歌鑒賞、魯迅文學作品研究、《詩經》吟唱、漢字與書法等課程,這些課程根據學生特點分年級開設,但又統籌規劃形成序列,屬于校本選修課程。
3.個性化課程
個性化課程體系則是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而開發的一系列校本選修課程。目前,學校的個性化課程體系主要包括社團課程、興趣選修課程、高端人才培養課程三個二級課程體系。
社團課程包括藝術社團、體育社團、科技社團三大三級課程體系。以科技社團為例,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我們開發綠植社團、航模社團、DI社團、單片機社團、C語言程序設計社團等子課程。興趣選修課程根據教師特長和學生興趣進行開發,課程設置豐富多彩,從建校至今,我們共開設了德語與文化、服裝設計、牛頓科技、牛奶經濟學、光影百年、動畫世界的動物們、歷史影視劇中的真與假、數學桌游、傳統菜肴制作等150多門興趣選修課程。高端人才培養課程是近年來學校著力打造的課程體系,它是面向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能力或具有較強的探究能力的學生而開發的具有相當深度的課程。如DI創新思維課程、化學、數學、物理學科競賽課程等,這類課程著力于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為未來的高考自主招生提供支持。
4.實踐課程
實踐課程體系指為了鍛煉學生的策劃、思考、社交、研究、自我管理等能力而設計開發的一系列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和課外實踐活動課程。其總體目標融合多維目標,進行綜合實踐,注重經歷體驗,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項目式學習、社會大課堂課程和研究性學習課程。
在項目式學習課程體系下,我們開設了智立方、模擬聯合國、益助社、志愿者服務等子課程,學生們從現實社會或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出發,扮演特定的社會角色,運用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借助多種資源,在一定的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問題,既運用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社會大課堂課程將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將學生的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緊密相連,目前形成了自然科普之旅、體驗實踐之旅、博物館之旅等子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讓學生走進更廣闊的社會生活,調查、研究、交流、提升。目前,已經開發了英倫文化研學、齊魯文化研學、西安歷史文化研學、南京革命傳統與文化研學等課程,學生們在旅行中增長了見識,提升了能力,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研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