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紅
2015年11月19日,劉延東副總理在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在“十三五”期間,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把握“互聯網+”潮流,通過共享資源,開放教育,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提供教育公共服務。但是目前對于“互聯網+教育”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孫玲、趙建梅從“互聯網+”的概念出發,要求教師和學生既要有互聯網思維,又要會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進行學習。胡樂樂從“互聯網+”給我國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出發,分析了互聯網給教育帶來了機遇,如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教育個性化、教育模式變得更多元化、教育生態變革多樣性?;ヂ摼W給教育帶來的挑戰具體包括:教育注重表象不夠深入、互聯網拉長了師生距離、注重技術忽視教育本質。余勝泉、王阿習認為“互聯網+教育”為學校重組提供了新的可能,學生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可以使學習無處不在,同時可以實現終身學習。“互聯網+教育”既可以達到傳統教育的要求,又可以實現教育個性化。張巖認為“互聯網+教育”將不再局限于“在線教育”,而是會給教育的全過程、各環節帶來更多更深刻的改變,直至重塑一個開放創新的教育生態環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完善,會計面臨的經濟環境和會計核算發生巨大變化,會計人員從核算處理信息到對信息分析進行決策。人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對人才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院校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滿足勞動力市場的整體需求。高職教育要與現代市場的用人需求有效結合,保證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成本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為了適應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需要對成本會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專業性強,教學難度大。成本會計是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為基礎。教學內容主要是成本核算和相應的帳務處理,其中成本核算涉及到成本計算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很多高職學生對成本計算方法不理解,加上前期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掌握不扎實,學習積極性不夠。
(二)教學形式單一。成本會計課程內容枯燥,主要是成本核算,目前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仍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內容教師口頭講授課本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動手練習主要留在課后。在課堂上,雖然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表演工具,沒有發揮信息化教學的作用,教師主要關注自己做的PPT。
(三)缺乏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中,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難以順利展開,即使是模擬的實驗環境都難以達到教學目的所要求的,一方面是高職院校缺乏成本會計實訓基地,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較弱。另一方面成本會計崗位在財務部門中屬于核心崗位,學生很難進入企業實踐成本會計崗,學生對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沒有深刻的認識,理論和實際無法聯系到一起,直接導致學生畢業后很難勝任本職工作,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
(四)教材內容滯后。高職院校的成本會計教材與本科院校的教材相差不大,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難度系數大,教材中的案例主要是傳統制造業,與現代化生產企業的成本核算需求不相適應。同時成本會計教學內容近年來基本上沒什么變化,很難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求。
(一)建設開放式教學資源庫。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需要建設開放式教學資源庫,建立成本會計教學資源庫,學生通過教學資源庫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開放式教學資源庫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學生個性化學習、學生終身學習的目的。開放式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特點、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等。
(二)改革教學模式。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教師不再是滿堂灌,教師也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教師從課堂的主角變為課堂的設計者、指導者,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終身學習。過去課堂主要是教師“教授知識”,現在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過網絡平臺完成所有相關知識點的視頻學習,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線與教師交流,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問題,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在課堂上對難點進行分析講解,這樣的課堂主要是答疑解惑和評估鑒定學習成果。
(三)建設實訓基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主要集聚在校園內,局限于課堂、圖書館、實驗室等場所。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豐富,學生不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掌握互聯網上巨大的信息庫。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企業對成本會計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單單是需要學生掌握成本會計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所以高職院校急需建立相應的實訓設施,為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提供硬件支持,同時結合校企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一些成本會計崗位實習,保證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四)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隨著信息化教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教師已開始學習各種信息技術,但是還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涉及信息化技術,這樣直接影響到教學信息化的推進,作為教師,必須要具備信息素養和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的技能?!盎ヂ摼W+”時代,教育信息化要求的不再是簡單的傳統課堂加多媒體課件,而是以互聯網為中心,教師和學生協作學習,資源共享,多重交互的教學環境。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目標,關鍵環節在于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為了保證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依靠某些政策或者理論指導是遠遠不夠的,首先教師要擁有現代化意識,將這些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其次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應具備多媒體和網絡課件制作技能、屏幕錄像技能、媒體視頻文件編轉換技能、移動應用技能,從而在根本上拉近師生距離、優化師生關系,促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思維投入到信息化課堂教學過程中,從而增強教學實效。最后制定相關政策,即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其作為地區教育長期規劃的重點支持項目;運用培訓方式,即校本培訓為主、遠程網絡培訓為輔;支持教學實踐,即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