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克鈺 汪 偉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強調“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會計專業本身是一門應用型學科,民辦高校區別于公立院校,只有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才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就業上更具競爭力,在取得教育部學歷證書的同時也取得會計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即“雙證”,更會增強學生的區域服務能力和就業能力,因此,民辦高校在轉型背景下積極探索會計專業“雙證”人才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人才培養目標界定不明確,定位不準。人才培養方案直接決定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標準,由于歷史原因,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大多照搬公立院校,轉型要求提出后,民辦高校對人才培養目標有了新的界定,但仍有公立院校的影子,部分高校領導依舊排斥“雙證”教育,認為這種職業勝任能力的培養應該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模式,這種誤讀應用型人才培養宗旨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阻礙了今后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師資力量薄弱,“雙師型”教師匱乏。民辦高校在期初都存在師資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合理現象,原因是在創校之初教師隊伍一部分為公立院校離退休教師,一部分為應屆碩士畢業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培養出了一批自有中青年教師,由當年的助教陸續進級為講師和副教授,年齡結構、職稱結構趨于合理,但當年的這些教師都是“跨出校園進校園”在授課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理論的傳授,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加之民辦高校人員流動大,“雙師型”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學生面對抽象的理論很難理解會計流程及相關事項,不利于畢業即就業的有效對接。專業師資匱乏成了民辦高?!半p師”型人才培養的困境。
(三)專業課程與職業證書考試內容融通性不強。目前專業課教材與職業資格考試教材差別較大,融通性不強。以初級會計資格考試為例,專業課程設置初級財務會計及經濟法,這兩門課程正是初級職稱考試的兩門課程,但是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方法及重難點與職業能力認定標準不匹配,在經濟法專業課程講授過程中更加注重法律基本理論、法條的講解,而從業資格考試中更加注重經濟法律關系的辨析,這就使得會計專業本科參與職業資格考試的學生還要重復學習相關課程,學習壓力過大。
(四)缺乏實操能力培養,動手能力不強?!半p證”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畢業后不僅僅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能很好的進行角色轉換即“畢業就上崗,上崗就上手”。但縱觀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不難看出,大部分高校以培養學術型學生思路為主,自從三部委下發轉型指導意見后,人才培養方向轉向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仍然偏重理論,沒有將實踐能力培養工作落到實處,很多院校只是將專業課程理論學時分出一部分學時作為實踐課時,將實踐教學作為依附于理論教學的補充,缺乏實操能力培養,沒有完善的實訓平臺,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一)制定有特色的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民辦高校應明確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確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將“雙證”教育理念納入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來,突出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大方面:第一,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優化課程設置。通過調研,掌握地方企業對會計人才的具體需求,邀請校企合作單位針對企業具體需求共同商討并制定具有特色,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二,有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良好對接。摒棄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簡單補充思想,深入剖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關系,將實踐教學環節從理論教學課時中分離出來,設立獨立設置實驗課課程,通過綜合實驗、專項實驗,實現在“練中學”“學中練”,夯實理論基礎,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實務操作能力,注重“雙證”教育的人才培養思路,逐步形成以能力為主線,有特色的人才培養。
(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在會計專業“雙證”人才培養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民辦高校必須建立自己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梢酝ㄟ^引進與內培相結合的思路,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管理辦法》,同時設立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現有教師考取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并到企業掛職鍛煉;在職稱評審、骨干教師評選、課時費提高等方面向“雙師型”教師傾斜;高薪聘請企業會計人員到校任教或做專題講座等。通過3-5年建設成一支數量適度、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深化教學改革,課程內容融會貫通。1.調整課程內容,使其應用性更加鮮明。專業課程內容向職稱考試核心課程內容轉變,注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培養,緊密圍繞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編寫課程大綱及課程教案。2.選用初級會計職稱國家指定教材作為“雙證”人才培養教材?,F在我們所應用的教材,多是以研究型大學或教學研究型大學所編寫和使用的教材,其特點是強調理論內容的完整和學科體系的框架,對會計業務處理問題涉及較少,這樣的教材不適合“雙證”人才培養。通過選用初級會計職稱國家指定教材徹底實現課程內容的融會貫通,實現結課就可考證,大大提高通過率,為就業增加砝碼。
(四)建設校內實訓中心、校外實習基地,注重實操能力培養。“雙證”式人才培養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說到底就是實現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和實踐操作水平的提升。而這一切任務的完成都離不開實踐教學,開展實踐教學一方面是校內實驗,一方面是社會實踐。從校內實踐來說,學校要加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要有完備硬件組合,包括實驗場地,實驗軟件,實驗設備等,并結合實習教學需求,模仿企業工作環境,真正體現出將企業環境搬進校園。從社會實踐來說,學校要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注重選擇業務量較大,業務內容相對復雜,內部管理良好,內部控制健全的企業做為實踐基地。本著“共贏”原則與企業構建校企合作關系,在校內選派理論指導教師,在實習基地配備實踐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習全過程進行跟蹤指導,把社會實踐的效能真正發揮出來,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