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環訓練法是一種十分常用的訓練方法,通過該方法運動員可以快速發展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自己的訓練水準。本篇文章通過邏輯分析方法與文獻資料調研法對該訓練方式在各種跑步訓練中的使用原則與使用時所要注意的事項進了評析研究。
關鍵詞:循環訓練法;高考跑;創新應用
一、 前言
循環訓練法是實際運動時的產物,在實際訓練中,為了達到能夠讓運動員的身體得到高素質的發展,提高訓練的趣味性,提高運動員的訓練興致與熱情,于是循環訓練法就被發明出來了。
二、 循環訓練法有何意義與影響
因循環訓練法在使用方法多種多樣,節奏感明確,所以可據此來有計劃性提高訓練者訓練時的情緒,讓訓練者處于高漲的訓練狀態。與此同時,循環訓練法對站點之間的組合排列與練習總量的要求甚為嚴格,正是由于這樣,才能更加合理地增大訓練者的訓練密度。除此之外,由于訓練者機體的部位不同亦或是人體器官的交替活動的特性來進行交替練習,這樣能夠緩解肌肉疲勞,防止肌肉拉傷事故的發生,防止局部肌肉有過重的負擔。
1. 循環訓練法,是據訓練者的訓練內容,訓練順序,建立多個稱點,此稱點要求訓練者按照其所規定的順序依次完成訓練,并且不斷地做循環性的訓練。
2. 循環訓練法能夠應用于受訓者的身體訓練,提高受訓者的身體承受能力,提升身體素質,尤其是人體器官,人體系統等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除此之外也可用于戰術復習鞏固訓練當中去,可以變相地提升訓練者的戰術水平。對受訓者進行不同種水平的訓練。練習的負載、練習的內容、練習的次數以及中間的休息時間構成了循環訓練法。
3. 由于高考訓練時間較長的特性,我們在訓練中應當多采用不同類型的訓練方式,這樣做能夠讓學生們不斷保持訓練的激情,使訓練更有效果,更加迅速地提升學生的訓練成績。
可能某些學校由于經費上面的不足,導致了場地跟器材都不夠完善,種種不足使學生們在訓練時有所顧忌,恰巧循環訓練法緩解了這種不足,使學生們在訓練時的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循環訓練法能有效地為考生提供保障,足夠的運動量以及運動強度,大幅度提升考生的跑步本領。
三、 循環訓練法囊括兩種方式:
1. 自由式循環訓練。
什么是自由式循環訓練?即站點之間無任何預定好的信號提示,考生在這種前提下進行訓練,考生在每個站停留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個人本身的能力掌控練習的力度大小。訓練得到的結果依據考生自身完成每一個循環所需要的時間來進行自我評析。
2. 固定式訓練。
固定式訓練顧名思義考生的每個訓練都是在固定時間內完成的,這時候就要用到秒表來掌控時間了。考生按照規定的命令輪流交換站點,可以在總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多次訓練,不斷地使訓練次數增加來加強訓練強度。也可以增加每個訓練站上的訓練次數與訓練所需要的時間。
中長距離項目運動員對有氧能力的要求非常人一般,普通的訓練不足以對高水準運動員的身體產生應激性反應,因此也不能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對于循環訓練的內容來說,可以在保持時間不變的情況下,多次反復地不斷練習可通過對練習組數的掌握跟對休息間隙的掌控來調節訓練時候的強度大小,每達到合適的訓練目的。除此之外,循環訓練法也可以通過心率指標的不斷變化來調控。
負荷的強度,每次練習的次數能夠依據訓練時候的需求來決定,也可以根據運動員自身的運動水平來決定。在整個的訓練過程之中,應該依據考生對此訓練的習慣程度作出相適用的改變,以此來不斷地刺激運動員的身體,保持亢奮狀態,保持最良好的狀態,長此以往運動員才能不斷地提升自身運動能力,不斷進步。
訓練中要多加注意的幾個要點如下:每個“站”之間的停留時間要注意;每個“站”的訓練強度以及訓練的負載量;“站”與“站”之間的停留不能太過于明顯;并且要豐富“站”的內容。
在安排訓練的順序以及訓練的內容的時候,一定要依據該體校的實際情況來準備,學校的設備情況,教育情況都要考慮在內。以達到訓練的科學性,在最有效的時間內達到最高效率的訓練,堅決杜絕走過場式的訓練模式,以考生真實有效地提高運動水平為目標。
訓練過程中,要做到“以人為本”的原則,多加考慮學生自身的真實情況,學生的身體素質,性別,個人能力特點等等。合理的為學生安排訓練內容,一定要防止學生過度訓練,對學生身體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訓練時也要避免訓練難度太大,不符合學生個人身體素質的情況發生。
訓練的過程中不要僅僅局限于一種訓練模式,要時常變換訓練思路,改變訓練模式,訓練手段,增加訓練的趣味性和變化性。訓練過程中要多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學生出現過度疲勞的狀況。影響訓練效果和質量。
我國有權威專家表示,田徑運動方面,可以根據其速度性,耐力性,力量性等特點劃分為三類或者四類。由于特性的不同,訓練時的方法自然也不同,一定要結合各種類自身的特點來進行訓練,循環訓練的時候,多注意區分。
例如在進行循環力量訓練的時候,要采用穿插法進行訓練,該訓練的好處就在于能夠避免肌肉疲勞的出現。還能夠防止出現訓練過度,肌肉拉傷,肌肉酸痛的局面。
四、 結論
循環訓練法是一種運用靈活多變,且訓練結果真實有效的訓練方式,況且我國多年的訓練結果也證明了該訓練確實是一種十分優秀的訓練模式。比如2016年考上北體的福建清流的肖慧梅同學,在高考體考中100米從原來的14″58提升到13″53,提升了一秒多;福建師大的曾慶輝同學從原來的12″35提升到11″32的成績足足也提高了一秒多!
循環訓練法取得的優異成績數不勝數,可見該訓練方法確實是一種良好的訓練模式。當然訓練方式的多樣化也不只局限于這一種訓練法,還有其他的很多有效的訓練方法,只有多種訓練方法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在教學訓練中取得更有效的訓練成績,不斷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李平,劉春萍,王林.對中長跑運動員采用循環訓練的探討[J].中國學校體育,2005(03).
[2]宋玫.循環訓練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體育科技,1998(02).
[3]段文義.體操循環訓練價值探討[N].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01).
作者簡介:
鐘家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