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婭莎
摘 要:在社會迅猛發展的今天,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應重視智力的教育和培養,同時也應重視思想教育,這也會對孩子形成怎樣的思想道德觀念、人格品質及人生價值觀念產生直接影響,那么是誰在左右著現代孩子們的思想呢?通過一則寓言故事展開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思想;影響
還記得伊索寓言《騎驢》的故事嗎?
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子騎著一頭小毛驢,到北村去找朋友。剛出村子,迎面走來一個中年人。他自言自語地說:“兩個人騎一頭小驢,快把驢壓死了!”老爺爺聽了,立刻下來,讓孫子一個人騎,自己在旁邊走。沒走多遠,一個老人看見了,搖搖頭說:“孫子騎驢,讓爺爺走路,太不尊敬老人了!”老爺爺連忙叫孫子下來,自己騎上去。又走了不遠,一個孩子看見了,很生氣地說:“沒見過這樣的爺爺,自己騎驢,讓孫子跟在他后邊跑。”老爺爺趕緊下來,和孫子一同走。他們來到北村,幾個種菜的看見了,說:“有驢不騎,多笨呢!”老爺爺摸著腦袋,看看孫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這個故事放到二年級上學期語文園地四的口語交際課上,有一個拓展思維訓練:“如果遇到這種事,你會怎么做呢?還有其他辦法嗎?”班上的孩子想出了11種不同的辦法,在我不得不佩服孩子們思想的信馬由韁之余,又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每個孩子想出的辦法絕對不是偶然的,他們之所以能想出這個辦法,和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成長環境有關系。
小K:“看見中年人,就下來,誰也不騎驢;看見老人,爺爺騎驢;看見孩子,孫子騎驢;看見種菜的,爺孫倆都騎驢。”(小K父母是生意人,孩子的這個辦法顯然側重于既要維護自己的面子,又要有實際的利益,顯得很圓滑、世故,甚至有些虛假。)
小Y:“爺爺和孫子都騎在驢上,爺爺拿一根竹竿,竿上掛一個胡蘿卜,伸到驢頭前面,驢想吃胡蘿卜,就加油往前跑,不會覺得累了。”
(這是一個乖巧機靈的小女孩,想到用誘餌法去激發小毛驢的內在動力,不在乎別人說什么,只要人和毛驢都不要太累就行,她從小看的童話比較多,這個辦法也富有童話色彩。)
小L:“在出發前,把驢喂得飽飽的,爺孫倆都騎驢,再準備一些食物,在半路上喂驢。”(這是一個身體倍兒棒、胃口倍兒好的胖小子,他有可能受小Y的啟發,于是想出了這個準備充分、有備無患的辦法,只要食物充足,別的一律不管。)
小C:“兩人都騎驢,騎一會兒,下來休息一會兒,再走。”(這個孩子平時最愛思考,回答問題絕不人云亦云,也不會不著邊際。他的辦法聯系生活實際,非常人性化,讓人和驢都得到休息,實現利益最大化,充分體現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小D:“干脆不去北村了,讓北村的朋友到自己家來。”(此女在班上年紀稍長,思想略顯成熟,這種逆向思維的答案也只有她能想到。)
小Z:“爺孫倆想怎么騎就怎么騎,不要被別人的思想左右,要有主見。”(這個小男孩很有定力,學習絕對不受周圍同學影響,他的回答總是那么理性,也許這就是故事本身包含的寓意,但我感覺少了些童真童趣。)
小H:“另外買(或借)一頭驢(或馬),爺孫倆一人騎一頭。”(這是班里情商最高的孩子,不拘泥于已有的條件,知道借助別人的力量,主動創造有利條件,似乎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小F:“把驢趕回家,誰也不騎,走路去北村,還要請個保姆在家看驢。”(這是一個萌妹子,她非常看重面子)
小X:“把北村朋友找來,三個人一起把驢抬回家。”(這是男孩子中最幼稚的一個,他舍本逐末,已經忘了去北村的事,把問題轉換為如何照顧這頭驢了。他自己就是班里的病秧子,父母對他百依百順,照顧得無微不至,她的媽媽幾乎每天都要送藥到學校。)
小A:“先不去北村了,回家好好養驢,養大了,養壯了,再騎著去找朋友。”(這個孩子想了很久,他發現所有問題都是因為驢不夠肥壯引起,他從外部尋找客觀原因,永遠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小W:“孫子不是配有電話手表嗎?可以打電話叫爸爸開一輛車來,順便把奶奶接來。奶奶把驢騎回去,爺孫倆坐車去北村。”(這是穿越式的思想,能夠融入現代化因素,不管是否符合實際,一切只管想得出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典型的夢想家。這個女孩一直在農村放養,上小學一年級才接到城里,她的想象總是那么大膽,自由。)
每個孩子都是可塑性極強的獨立個體,在上學之前,他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都在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齡前是孩子的思想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學齡前兒童是非判斷能力較弱,他們很容易模仿大人的一些做法,很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誨,家長的品行和教育方法在孩子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孩子上學之后,集體生活和學校教育會改變孩子的一些已有的認識,從課堂學習中逐漸樹立是非觀,從與同學的相處中重新認識世界,新的認知與舊的觀念或許是有沖突的,需要孩子用自身的意志力做出選擇,這就是孩子思想品性重塑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學校教育是對孩子的品性的重塑,比家庭教育更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家庭,老師,家長,都肩負著教育下一代的責任,當學校和家庭教育都做得很好的時候,孩子也不一定就能成長為大家所期望的那一棵參天大樹,因為,孩子在接受別人的觀點的時候,還會不斷融入自己的判斷。
別忘了,孩子本身就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
參考文獻:
[1]秦雪英.別讓游戲左右了孩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24):13.
[2]王麗嬌.巧用“思考的椅子”[J].家庭&育兒,2017(4):31-3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