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銀芳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是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通過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可以引導學生識別不同的知識和內容,概括知識的重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領悟數學思想,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全面理解知識的重點。結合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探討,簡要談一談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的啟蒙時期,也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關鍵意義。其中問題解決能力是學生在人生中必須要具備的一種能力,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也非常重要。筆者將結合教學的實際,總結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一、培養審題習慣,提高審題能力
審題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關鍵途徑也是學生處理信息的基礎,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可以結合自身的認知水平,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數學應用題審題,在題目中可以了解不同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在題目條件和問題的基礎上,全面理解題目的內容,從而正確地分析數量關系解答問題。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朝夕就可以實現的事情。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引導,將學生審題能力提升融入教學的過程中,貫穿教學的始終。在解題之前,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養成審題習慣:首先,讀題目,了解表象;然后,再次讀題目,明確題目中的問題;最后再讀題目,找出關鍵點,并作出標記。再多次閱讀題目之后,可以發現題目的陷阱,并在思想上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審題非常重要的理念,在不斷實踐中,學生的審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二、構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識別能力
數學中的模型非常多,現代認知學習理論也表明,之所以問題可以得到快速的解答,是因為他們在解決問題之前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并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尋找契合點,并出現問題之后可以經過檢索表現出來。在問題解決的時候,學生如果可以正確地識別問題,就可以在思考的過程中理解問題的范圍,并正確地認識題目的思路。在思路的指引下,想要解決問題就成為相對簡單的事情。
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還相對薄弱,他們對問題的語言和等量關系等方面都缺乏深入的了解。這就屬于學生識別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講解一個知識點,然后,再通過變式訓練,讓學生在問題出現變化之后清晰地了解各個問題之間的關聯,繼而達到強化訓練的效果。在變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模式識別這一關鍵問題,通過先進的解剖,傳遞思想,傳授方法,以達到以不變應對萬變的效果。
如:在講解“乘法分配律”的時候,在學生掌握了乘法分配的基本形式:(a+b)×c=ac+bc。之后,在課堂授課中就可以將乘法分配律進行變式,通過變號、添數、隱數或者是拆數的方式,形成多樣的公式引導學生。以變號為例,可以將兩個數之和,變成兩個數的差,讓學生解答。如列出560÷80-360÷80=?學生再借助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解答,問題便得以解決。
三、注重解題策略的指引和反思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歸納和概括的能力。引導和反思可以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之后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同時,總結反思也是學生發現自身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在數學教學中,反思也是最后、最重要的環節。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不應該止于問題的解決,而需要以開闊的視野去探討,回顧之前的知識,并對結果和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關注教學的思想和關鍵因素,通過概括的模式讓學生回顧問題,并了解問題的解法。通過對同類問題的歸納,就可以應對自如。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帶著學生一同回顧問題。對于階梯中主要的思想、關鍵的因素以及問題的模型,都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進行概括,繼而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知識加以掌握。之后,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將總結出的模型當作應對問題的武器,直接拿來使用。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提升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結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傾聽、交流以及反思,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錢敏.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8).
[2]周艷秋.小學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組成及培養策略:以小學五年級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26):146.
[3]羅素玲.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主要策略[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5(2):1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