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艷
摘 要:首先分析了目前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進行全面闡述,對學生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實際需求,還能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對管理工作的滿意度,希望相關人員能夠加強對“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重視,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以人為本”;學生;管理模式;問題;策略
現在我們正處于21世紀,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有的老師仍然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管理,使得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與最初的效果相違背,這就需要老師運用“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目前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一些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主要以硬性的制度對學生進行約束,這種管理模式過于單調,老師對學生下達相關命令,學生只能服從,學生與老師之間缺少溝通,給管理工作帶來較大的阻礙,使管理工作不能順利實施。學校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老師不僅要讓學生講解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與“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相違背,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有的老師運用制度對學生進行壓制,使學生長期處于約束狀態,身體和心理都得不到放松,給學生全面發展帶來一定的限制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
學生管理工作者認為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會給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較大影響,使得管理手段相對簡單,大多數情況,管理者向學生傳達學校相關指令,讓學生執行,一旦發現學生沒有按照規定的要求執行,就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處罰,大多數學生都能有效執行,但個別學生叛逆心理較為嚴重,非要和教師對著干,增強了管理工作的難度。面對這一情形,如果老師沒有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運用同一種手段管理所有學生,會影響對學生的管理效果。每個學生心理、素質不同,這就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管理,使管理工作更有人情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強“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相關策略分析
(一)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認識
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要想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認識,了解學生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制定管理計劃,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老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程度上的尊重,有效解決學生心理或學習上遇到的困惑,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如果老師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疏導,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老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有效幫助,從而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壓力。例如,有的學生住校,當學生出現身體異常情況,老師要盡快趕到學生宿舍,把學生送到醫院,避免加重學生的病情,給學生身體帶來較大影響。老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認識,不僅能夠提高對學生的管理效率,還能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從而確保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二)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策略
要想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作用,需要老師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策略,把學生放在重要位置,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老師起到監督作用,這樣不僅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充分發揮了管理工作的時效性。首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對于以后成長有著重要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對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讓學生在校園內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而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老師可以在校園展示區張貼優秀事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學生在游覽校園時能夠看到相關信息,從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其次,改革學生管理組織結構。老師要建立學生自我管理的相關制度,充分發揮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體性,通過對傳統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使其更加適應學生實際情況,滿足學生自我管理的實際需求,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積極指導,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及時指出,從而讓學生有效改正,充分發揮學生自我價值。
“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是學校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于學生以后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對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有效改革,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作用,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俊軍.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探索[J].進出口經理人,2016(2).
[2]謝運告.堅持以人為本 深化開放教育學生管理模式[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9-12.
[3]任躍輝,吳宗宅.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研究[J].青春歲月,2012(8):176.
[4]袁艷娟.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淺議[J].技術與市場, 2008(9):113-1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