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紅
摘 要: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創新意識、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狀,結合20余年的教學總結,提出了打造小學趣味性數學課堂。通過探索實踐,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導學環節、鞏固檢測、教師用語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趣味性;課堂;探索;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模式相對以前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學為主、以學定教成為廣大教學一線教師教學改革的發力點。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一線老師,如何巧妙地在教學中滲透趣味性,讓學生感到課堂是一個樂園,營造“趣味”學習氛圍,讓老師快樂地教,學生輕松地學,這也給廣大一線教師提出了嚴峻挑戰和新的要求。下面,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實踐與體會。
一、教學設計中貫穿趣味性
面對自控能力差、無意和隨意性都很強的小學生來說,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始至終地保持下來,就必須在教學的每個環節、每個層面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一是導入要激發興趣。導入設計要做到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新穎活潑、富有情趣。要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搜集小學生耳目一新的“有趣刺激”強化學生感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小故事、小視頻、聽錄音、猜謎語等形式,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這種設計和導入很容易營造輕松快樂的趣味性課堂氛圍。
二、課堂中營造趣味性
要想讓整節課堂充滿趣味,保鮮“四十分鐘”,僅靠巧妙別致的導入遠遠不夠。教師還需要在探究新知識的環節上添光增彩,才能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在課堂上。例如恰當地將角色扮演、情景小劇等有機地融合在課堂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了解知識,分組探究體驗。這一時段的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小組的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做好記錄,對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對存在知識點模糊的學生及時引導、糾正,鼓勵孩子重新再做一次。這樣,學生就會學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眼、動腦、動口,提高感知效果,為學生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親自動手操作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
三、鞏固檢測中加強趣味性
練習鞏固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這一教學環節,通過競賽、游戲等方式參與練習鞏固之中,把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推向高潮。教師要注意設計一些新奇刺激的練習鞏固活動,讓每一個組員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競賽中來,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一來就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游戲則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活動,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學內容于游戲當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反應快,學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把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推向高潮。
四、教師用語的趣味性
作為小學教師,每一節課堂教學都應適時適度地運用好幽默性語言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但也不可隨意。教學中在一些重點、難點、關鍵點采用幽默的形式往往能突破難點,使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得比較牢固,印象比較深刻,教學效果比較好。其次,激勵性的教學語言也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要將激勵性的教學語言策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創造出良好的氛圍。在課前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給予不斷的鼓勵,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在活動結束時,注重運用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評價中又注意引導學生評估優點,往好處看,從而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感和動機。另外,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在使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積極主動地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激勵,這種做法所體現的教學思想就是教師要主動走到每個學生身邊,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生命的主體。學生一旦感到自己被老師關注和認可,就會出現主動樂學的情景,這種情景下進行教學,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因此,老師學會運用賞識、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可以給課堂教學增添幾分趣味性。
總之,伴隨著教育的發展和進步,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恰當地使用這些手段,既可以拓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又可以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是,我們在倡導趣味性教學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上述方法、手段的合理科學有效應用,不單有趣更要結合學生實際,有益于學生成長和進步。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