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陳聰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起點,是推動其獲得知識的重要動力,當學生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時,才會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就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對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方法
一、課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良好的開頭,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教師可以抓住導入課文這一環節,快速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就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導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像動畫導入、圖片導入、音樂導入等。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小柳樹和小棗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篇課文的動畫視頻,并對學生說:“下面請大家仔細觀看這個視頻,看完之后說一說小柳樹跟小棗樹的不同之處。”學生積極地看完視頻之后,有的學生說“小柳樹在春天的時候長出了綠色的葉子,小棗樹卻光禿禿的”,還有的學生說“小棗樹在秋天的時候結出又大又紅的棗子,而小柳樹不會結棗子”。然后教師對學生說,“剛才大家說得太棒了,接下來請大家結合剛才的動畫想一想,聽了小柳樹的話,你認為它怎么樣?當小棗樹被小柳樹嘲笑時,它是怎么做的?”學生就老師的問題展開積極的討論,討論結束之后,教師抽幾個同學來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同學說“我認為小柳樹很驕傲,小棗樹很謙虛”,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小柳樹的話傷害了小棗樹,小棗樹卻不敢回擊小柳樹”。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
二、游戲課堂,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生好動、愛玩,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教師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游戲融入課堂之中,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課堂充滿樂趣,引導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這一課時,教師在授課之前,首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拿出準備好的道具,對學生說“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大家先來做一個小鐵球從瓶子里拿出來的游戲”,然后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一些學生的小鐵球纏在一起無法拿出,還有一些學生的小鐵球擠在瓶口出不來,只有一小部分學生順利拿出鐵球。游戲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回歸課本,仔細閱讀文章。提出像“思考一下你在剛才的游戲中是如何做的,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文中的小孩子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教育家那么激動?”“你從課文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感情?”等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并從每個小組中抽出一人作為代表來講一下小組的觀點。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課外閱讀延伸,體驗學習樂趣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興趣、豐富其語文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課本內容有限、課堂時間短暫,學生吸收的知識并不多,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因此,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不能讓學生局限于課堂之上,應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為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外作業,要求學生每周閱讀一本自己喜歡的小說或者是文學雜志等,抽出兩節課的時間作為學生的閱讀活動課,讓學生輪流講述自己在課外看到的書,說一下書中讓自己最感動的地方。半個學期之后,全班同學都能輪到一次演講的機會。學生通過這樣的閱讀活動,既豐富了語文知識,又鍛煉了自身的表達能力,讓其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四、開展課外活動,促進興趣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愛好特長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像演講比賽、作文比賽、詩歌朗誦、辦黑板報等,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既可以收獲樂趣,還可以增強實踐經驗,從而促進學生的興趣發展。例如有的學生字寫得工整清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特長,為班級書寫黑板報,還有的同學普通話講得標準,可以鼓勵其參加演講比賽。學生通過這些課外活動,不僅收獲了樂趣,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中的關鍵所在,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課堂中逐漸增強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鵬,劉陽.基于“標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指導[J].課程教學研究,2013(11).
[2]吳傳榮.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5(4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