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妮
摘要:本文從新媒體的基本概念出發,具體闡述了新媒體對青年學生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的巨大影響,以及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巨大優勢,并依據新媒體時代對思想政治宣傳與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基于實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現狀提出例如若干高校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策略,以期為新形勢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共青團
在新的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傳播和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一現實情況為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保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正確引導青年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結合實際的工作情況,摒棄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之處,探索出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與創新策略。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現代通信行業的技術水平,并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服務性媒體平臺。相較于廣播、電視、報紙刊物等傳統媒體,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移動平臺充分發揮其現代化通訊手段的優勢,秉持著自由、平等與包容的原則,為廣大的用戶提供即時性、互動性的全面獲取資訊與發聲的平臺。其中,作為代表的微信、微博等手機軟件正成為高校青年學生主要的獲取資訊與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鑒于這一現實,新媒體平臺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礎。
一、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優勢體現
新媒體具有即時性、全面性與互動性等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宣傳與教育工作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圍繞著新媒體極強的現實應用展開,通過多種新媒體信息平臺,為廣大的青年學生提供全面的校園服務,例如校園資訊獲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心理咨詢與輔導、教學相關信息查詢等,并以此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新的契機。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相關的國防教育、榜樣評選等線上線下的活動鼓勵高校學生積極學習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并引導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以實現高校校園良好的學習與思想道德風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新媒體的優勢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作為一個信息有效傳播的平臺,新媒體能夠有效充分發揮輿論的積極導向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與社會風氣,并間接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大學時期是青年學生完善其自身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把握住以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精神教育,大力倡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與社會道德風氣,并為90后青年大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引導,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大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提升
新媒體最顯著的特點是門檻低、開放性強,思想活躍、追求平等的90后青年學生格外關注這一點。新媒體的這一特性也使其成為青年學生中使用廣泛的信息交流方式,并為廣大的青年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良好平臺。傳統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中,學生往往充當著被動接收知識的角色,這非但影響了思想政治的學習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讓青年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展示,使90后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排斥感,極大地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難度。新媒體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現實問題,能夠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宣傳與教育工作中為青年學生提供展示自身個性與想法的機會,在保證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時,極大了提高了高校大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并間接促進著青年學生自信心與自豪感的提升。
(三)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大學生交際能力的拓展
限制于時間、空間等現實因素,傳統的面對面式的人際交往方式拓展面十分有限。新媒體的普遍應用極大拓寬了高校學生學習與交際的方式。青年學生不僅能夠利用QQ、微信等社交軟件實現跨區域、多群體的人際交往,有效釋放自身學習的壓力,培養多方面健康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還能夠通過微博等新媒體了解甚至結識一些專業領域的知名人士,在知識學習與交流中拓展了自身的專業素養與求職能力。這些良好的效果都是傳統灌輸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無法企及的。
(四)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彌補現有教育資源的不足
由于地區財政能力、地理位置與高校辦學歷史等現實原因,我國不同高校的師資力量與教學水平差異巨大。新媒體平臺為部分高校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提供了積極的解決對策。各高校可以積極展開合作,利用新媒體平臺分享自身的優勢學科的教育資源,使廣泛的青年大學生都能夠享受到不同地區與高校的優質資源與校園文化。
二、新媒體發展現狀及其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新要求
得益于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正成為青年學生獲取資訊、學習知識、人際交往與表達觀點的重要平臺。互聯網的隱蔽性使得青年學生在宣泄自我壓力與不良情緒的同時保證了個人隱私。強大的搜索引擎與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改變了傳統的囿于書本與課堂的學習方式,使青年學生隨時隨地能夠獲取各類知識與信息,極大地提高了高校青年學習知識的熱情與效率。然而,由于網絡信息十分海量,且網絡空間言論十分偏激,對傳統的知識與道德體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這對于缺乏一定自控力、判斷力的青年學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新形勢下新媒體的普遍應用沖擊著傳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對高校思想政治宣傳與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能力與學習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媒體素養,積極學習新媒體平臺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利用新媒體手段時刻關注學校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人員的教學方式與教學風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即時性與開放性將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融入高校青年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此外,新媒體還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格局,使得思想政治教學者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實現靈活的轉換,老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積極發揮新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
作為社會輿論的重要傳播平臺,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宣傳與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能夠快速、大量地向青年學生傳遞準確的政策、正確的思想與科學的理論,積極引導高校大學生形成自我的正確的價值體系,并樹立良好的校園風氣與社會道德氛圍。面對網絡空間海量信息與良莠不齊的資訊的沖擊與挑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實現多方面的輿論導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與示范,引導高校青年學生有意識地提升自我媒體素質、鍛煉自我的批判性思維、提高自身的信息鑒別與篩選能力。
(二)時刻關注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
在這一信息時代,網絡輿論是反映學生思想政治動態的最好窗口。通過網絡眾多社交平臺、新聞平臺與門戶網站等新媒體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時刻把握住高校青年學生普遍的思想政治動態。針對某一與青年學生聯系密切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全面的、科學的、實際的校園及社會調查,從與高校生活相關的某些經典案例出發,具體剖析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大學生對面臨的社會問題做法背后的詳細的思想狀態,總結出現階段我國高校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其亟待解決的普遍的現實問題。針對某些校園焦點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對學生坦誠布公,把握好敏感信息的源頭,以書信、訪談等多種形式積極疏導學生,在互相尊重與換位思考的基礎上妥善解決相關的權益糾紛。
(三)完善社會、家庭與學校三方面的綜合育人體系
考慮到十分有限的人生與社會經歷,高校青年學生對社會現狀的認知僅停留在十分單純的思想層面上。得益于新媒體的普及,青年大學生可以通過這一信息平臺立體地了解社會萬象,并逐漸在認知中完善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在校園生活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積極搭建有效的平臺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頻繁而深入的交流,讓高校教師在了解高校青年學生的專業水平與思想動態的前提下,以平等、自由地方式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并通過這一平等交流的形式消除青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由于地理位置和日常學習生活活動的限制,在校大學生與家長的交流普遍不足,并不利于家長了解青年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態與思想動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碎片化的新媒體信息,向學生家長傳遞子女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相關的教育知識。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平臺,社會、學校與家庭三方面共同合力,建立完善的交流與聯絡機制,在思想引領、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學習、社會認知與實踐方面為高校青年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學習基礎。
(四)促進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分享交流
高校青年學生是未來我國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綜合能力與政治思想水平直接決定著我國社會經濟能否穩定、健康地發展。因此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意義十分重要。作為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作,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合作,以應對信息時代背景下新媒體迅猛發展為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共青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應積極整合學校、社會以及其他院校的優質資源,建立并完善功能強大的、互動性強的網絡教育平臺,利用多渠道的信息傳播方式與資訊交流平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數字化、現代化與信息化,引導學生政治思想良性發展并營造良好校園與社會氛圍。
(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新媒體素養,實現工作方式的多樣化
新媒體時代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維空間共存的時代,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這對于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關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動融入新媒體時代,借助各種新媒體平臺,提升新媒體的使用技術、操作技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傾聽學生的訴求,并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適當加入網絡流行語言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更樂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無聲感染及滲透的方式引領學生的價值取向,在消除傳統工作方式的時空限制,以及增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信任的同時,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六)互利共享,適應變革,構建平等對話的開放平臺
自媒體得到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為廣大受眾創造了平等交流的平臺、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交流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自媒體開展教育工作,要積極學習各種自媒體使用技術,進一步提高交流平臺的開放性與自由性,利用與大學生交流可以隨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保證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則需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掌握各種自媒體操作技術,廣泛借助網絡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走下高高在上的講臺,來到大學生中間,做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利用熟練操作各種自媒體掌握社會輿論發展方向,及時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充分利用網絡開展豐富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促使大學生早日成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鑒于我國現階段新媒體的發展現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采取積極發揮新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時刻關注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完善社會、家庭與學校三方面的綜合育人體系、促進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分享交流等策略,引導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高健.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評《新媒體視野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02):137.
[2]陳友力.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7,18(05):93-95.
[3]郭健新.基于新媒體時代分析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J].廣東蠶業,2017,51(08):81.
[4]祁輝.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研究[J].廣東蠶業,2017,51(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