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凱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體育已經成為新時代教學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高中正值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時期,高中體育教學的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體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然而現階段,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問題層出不窮,例如師生不重視體育課、教學模式落后、學生積極性不高等,這給我們成功實施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基于此,本文將簡要論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實現高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希望能對廣大體育教學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
體育改革是新課程改革中重點關注的對象,作為課程改革的熱點,體育有效教學對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中階段,學習時間更為緊張,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在高考的重壓之下,學生分秒必爭刻苦努力,由于長時間不參加體育運動,他們的身體素質普遍降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沒有一個健壯的體魄,何談學習和工作呢?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起體育的課堂教學,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穎靈活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我將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學生才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運動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一提起上體育課,很多同學就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利用各種理由和借口推辭掉。學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在我看來就是對體育運動缺少興趣,沒有意識到運動對自己身體、心理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認為要想成功的實施教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以情緒的滿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讓學生自愿的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可以將游戲法和比賽法引入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用正面積極的語言給予學生鼓勵,讓他們樹立對體育活動的自信心。我校就在原有的籃球、足球、羽毛球等課堂活動的基礎之上,滿足了廣大學生的需要,增設了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等形式,這些活動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使得同學們對體育以往枯燥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轉變,為課堂教學增添了色彩。
二、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指引,只有樹立了正確的思想,才能夠順利的達成目標。在當今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少學生和家長對體育課程的不重視,也使得很多體育教師慢慢懈怠了自己的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按照新課改的標準實施課堂教學,而是讓學生自由活動,以減輕自己身上的負擔。為了改變這種不良狀況,體育教師首先需要轉變思想,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站在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書匠的高度定位自己的職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其次,體育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尋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來開展教學;最后,教師還應該勇于創新,與時俱進,對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改動態等有一個及時的了解,讓體育教學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例如學校應該經常組織體育教師參加相關的課程培訓、專家的教學講座以及相關的教學座談會等,讓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定期開展流動聽課,鼓勵教師相互學習和借鑒,來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等等。
三、優化課堂的教學結構
優化課堂結構是打造高效課堂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良好的課堂結構,不僅能夠使知識更加緊湊、更加全面、更加形象的展示出來,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育教學由多種成分組成,包括組織教學、教學內容、自主練習等,這些內容結合并無固定的形式,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圍繞著教學的目標將其合理的安排,并在實際的操作中靈活的掌握和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局限于一種固定的教學手段,而是應該靈活的變通,根據課堂的不同任務、不同環境、不同教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機的將各部分結合在一起。注意不僅要有充足的講解時間,還要給學生預留出一定的時間,供他們自主練習。這樣學生能夠在練習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夠實現與學生之間和老師之間的有效交流,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高中課堂時間為45分鐘,我一般會利用前15分鐘,讓學生跑跑步、活動活動筋骨,再用接下來的15分鐘講解基礎動作,為學生進行示范;利用課堂最后的15分鐘,讓學生自己練習或者以小組的形式來練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
高中生正處于爭強好勝的年齡階段,他們性格鮮明,擁有很強的展示自我的欲望。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競爭的機制適當的引入課堂教學,為課堂增添生機與活力。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競賽,在比賽中培養學生樹立友好的競爭意識,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來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接力比賽,將四人分為一組,為公平起見,分組時要盡量使組間的實力均衡。比賽結束后,可以給優勝的小組加分獎勵,同時讓最后一名的小組接受俯臥撐、深蹲等懲罰。這樣得到獎勵的小組成員,必定會樹立信心,在以后的訓練中再接再厲,同時也會督促表現不好的學生在今后的鍛煉中努力訓練,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還應該根據需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互幫互助,共同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節約課堂的時間,又能夠讓學生樹立團結協作的意識,認識到集體力量的偉大。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模式也應該與時俱進。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中至關重要的階段,我們必須重視起體育的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來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體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新成,《體育教改新看法》,學術期刊,2015年54期
[2]柳學林;《淺談高中體育教學認識》;學術期刊;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