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利
摘 要:王尚文教授曾經說過:“聽,是語文學習的精髓。”的確,傾聽,是人類認識世界,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基本途徑。作為現代人,傾聽是必備的基本素質。學會傾聽,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學會傾聽的習慣更是要從娃娃抓起。不難發現,許多小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與他人交流口齒不清,吞吞吐吐,聽、說存在抓不到重點的現象,甚至教師請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時學生出現沒有聽到問題,聽不懂問題,答案模棱兩可,答非所問的情況。各種問題不得不引起教師重視,毫不夸張地說,缺乏傾聽能力會給學生學習能力和身心成長造成極大的阻礙。因此,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加強學生傾聽意識,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刻不容緩的事情。那么,怎樣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怎樣賦予傾聽以生命的活力呢?
關鍵詞:傾聽培養;傾聽意識;溝通能力
一、鼓勵評價,提高傾聽興趣
科學實驗表明,一個人在沒有受到刺激的情況下,他的能力發揮只有20%~30%,但是受到充分且正確的鼓勵,他的能力就能發揮80%~90%,甚至更多。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鼓勵方式,鼓勵學生養成傾聽習慣,調動他們傾聽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我們常會發現一種普遍現象:教師的注意力往往被愛積極回答問題、善于表現的學生所吸引,而常常忽略了一大部分作為聽眾的學生。教師關注并聆聽站起來學生的發言,是課堂必不可少的環節,顯示了教師的專業性以及對學生最起碼的尊重。這自然沒錯,但我們不能因此忽略對其他傾聽者的關注。
我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摸索,終于總結出一種有效的辦法,既能關注回答問題的學生,又能關注到默默傾聽的大多數其他學生,確保一個學生都不掉隊。回答問題的同學在回答的過程中,我就坐在傾聽的學生當中,同他們一起傾聽。我隨時注意環顧四周,全方位了解在座學生傾聽的狀態,并對聽得認真的學生及時表揚,對聽得不認真的學生及時提醒。老師要多采用鼓勵方式對聽得認真的學生進行表揚。低年級的孩子邏輯性還不夠強,自我獨立思考能力也還沒有成熟,所以處在效仿能力最佳的時期,一般表揚一個學生,其他學生爭先恐后跟著效仿,這樣傾聽效率自然而然提升了很多。我的鼓勵話語就像興奮劑,把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二、專項訓練,提升傾聽能力
當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后,還應該培養其傾聽能力。傾聽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傾聽的訓練要有針對性,他們還不具備完全獨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課堂的每一處細節,充分利用每一個環節,從小處做起,循序漸進地分項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聽記詞語
一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傾聽能力,但是目的性很差。因此,我采取了聽寫詞句的訓練方法。我選擇了一些字數少、意義淺顯的詞句進行聽寫訓練。如:“花兒開了。”學生會認為很簡單,輕松過關。逐漸聽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字數也由四五個增至七八個,由一個詞到一串詞。這種逐漸遞增難度的訓練模式使學生形成了專注傾聽的良好習慣,傾聽的目的性和連續性也隨之增強。
2.聽后復述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傾聽能力大多數時候得通過說話表現出來。如:在學習《盤古開天地》一文時,讓學生練習復述。起初,我只是要求說出故事的主人公、主要事件。漸漸地,引導學生復述出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反復訓練,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復述下來了。由此,我帶領學生向“專心傾聽,并能簡要復述”的階段又邁進了一步。
三、在平時的點滴中強化傾聽意識
設計有趣的游戲,強化傾聽意識。
比如:“擊鼓傳花”就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游戲。教師學生分為幾組,把一句完整的話悄悄講給各組第一個孩子聽,第一個孩子再輕聲傳給第二個,第二個再傳給第三個……最終看哪一小組傳的內容最完整則獲勝。不知不覺在快樂的游戲中培養了學生傾聽的專注度和準確性。
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習慣
1.應該引導學生做到“認真地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由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提醒和告訴學生做到“認真地聽”。因為“認真地聽”,一方面能夠使自己弄清交際對象所說的內容,為自己的應對做好準備,即能使自己的應對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既能夠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的尊重,還能體現出自己的素質修養。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傾聽別人說話時姿勢端正,態度和藹,兩眼要正視對方,不應該四處游移,給對方的感覺是“我”在集中注意力認真聽“你”說的話。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有耐心。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做到不插話、不隨意打斷對方。學生掌握了這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才有可能具備“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2.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聽”
要想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交際素質和交際品質,僅僅使他們學會“認真地聽”是不夠的,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聽”。也就是要指導學生學會在傾聽中如何掌握交際對象說話整體意思的要領。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在邊聽別人說話的同時邊積極思維,分析、梳理對方表述的內容,思考、理清自己的應答方案。簡而言之,就是要指導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際過程中去,而不是被動地傾聽別人說話而自己卻沒有任何反應。學生只有學會和做到“正確地聽”了,才會使自己參與的口語交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際活動。
學生的傾聽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期之內就能培養好的,是一個緩慢、長期、漸進的過程。我想,只要我們教師事先做好心理準備,有著足夠的耐心,孩子們的傾聽意識一定會慢慢增強,良好的傾聽習慣也會內化成學生的語文素養。我相信,傾聽從娃娃抓起,將來他們才會成為有修養,對社會有良好貢獻的好公民。
參考文獻:
葉潔蕓.傾聽,語文學習的精髓[J].小學青年教師,2005(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