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平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使其具備必備的品格與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神圣使命。小學是學生素質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圍繞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闡述,旨在打造有內涵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語感;積累;思維
眾所周知,語文是塑造人獨立品格與所需能力的基礎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課程價值的集中體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育是語文教師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多角度、多方位地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加強朗讀教學,切實培養學生語言感受力
現代語文教學理論認為,朗讀是語文教學的第一要素,是提高語文學科素養的基本途徑。我們知道,現行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文質兼美的課文,每一篇課文都值得我們去反復地品讀。朗讀是提高學生語言感受力的直接途徑,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集中體現。因此,加強朗讀教學是實現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我就通過加強朗讀來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來感受文中送別的場景,其中的描寫情真意濃,感人肺腑。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師生之情,表達了深深的愛國情懷。在精讀環節中,我牢牢地抓住“愛國主義”這條情感線索讓學生品味。朗讀中我讓學生思考本文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通過這樣的問題牽出一條主線。接著,我讓學生根據這條主線來深入地理解課文,把體現肖邦愛國主義情感的句子反復地誦讀,幫助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通過這樣的反復誦讀,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增強了語言感受力。與此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注重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任,是滲透核心素養的集中體現。語文學科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表現在讓學生具有語言創造能力。如怎樣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如何品味語言開始,創造性地使用語言。提高語言分析能力、運用能力等。例如:在教學《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時,首先,我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圈畫重點的詞語,進行簡單的批注。這樣,不僅學生把握了文中的人物形象,又總結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接著,在自主交流環節中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進行介紹。這樣,學生從中獲得了獨特體驗,又培養了自己的語言創造能力。又如,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時,我讓學生想象3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來中國看望聶將軍的情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想象思維能力,既深化了其對課文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創造性運用語言來描述故事情節的能力。
三、重視積累過程,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世事洞明皆學問,語文學科特點決定了積累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只有日積月累才能沉淀更多的基礎知識,才能夯實語文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工作。例如堅持每天記誦好詞好句,摘抄名言名句,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等。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就會逐步增多。他們在積累基礎知識的同時,會潛移默化中揣摩這些詞句的用意以及文章背后包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這樣他們就會逐步理解其中的內涵,從而把積累化為己用,進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例如:教學《孔子游春》時,首先,引導學生欣賞本文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接著,學習孔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教材,而應該引導學生走進現實生活,讓一花一草含情、處處言理。經過這樣的啟發,學生明白了老師的用意,同時也升華了自己的遠大理想。經過這樣的教育沉淀,學生從中悟情、悟理,從而有效地滲透了核心素養的教育。
四、多讀名家名篇,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科視野
著名的學者周國平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說:“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在我國的教育理論中,歷來都十分重視語文學習中的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名家名著,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取思想的精華。但是有調查表明,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非常低,粗略估計平均閱讀量應在國家出臺標準的20%以下,這是非常慘痛的事實。為了幫助小學生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鐘以上,同時做好讀書筆記。要求學生摘抄適量的精彩的句子,并寫出簡短的賞析心得。課外閱讀量的增加,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積累。例如:適量地閱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格林童話》《小王子》《愛的教育》《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學校圖書館應定期開放。這樣,保證了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進行充分的課外閱讀。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核心素養是一個人才能的綜合體現。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打造有內涵的小學語文課堂,也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錦華.加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情感讀本(中旬刊),2016(8).
[2]胡曉容.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科學咨詢,2015(50).
[3]韋芳.在文本細讀中實現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J].教育探索,2016(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