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彬
摘 要: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淡化教師講讀,強化自主閱讀,重視閱讀體驗,創設自主閱讀課堂教學結構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
關鍵詞:自主閱讀;有效方法;閱讀結構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想讀”“會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是從教者探索和實踐的重要課題。教師應尋找有力途徑,促使學生主動與文本之間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思想碰撞和情感傳遞,由此完成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完美對話。
一、淡化教師講讀,強化自主閱讀
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方法即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過渡之處、精彩之處,教師要善于“導航”。學生的自主閱讀,主要是變掌握問題結果的學習為帶著問題進行探究性、實踐性學習。
(一)精練閱讀問題
“教師少問”并非一概反對教師提問,而是禁止那種無思考價值的提問,反對那種不能激發學生想象力、思維力的提問。如果課文內容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很大,教師有必要用一個問題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嗎?如果課文難以理解,學生不知從何入手,教師在課文的關鍵處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也未嘗不可。例如:《月下槳聲》一文抓住兩點即可,一是由情節“買魚”—“賣魚”中體現的人物情感怎樣;二是感知全文后的所得——“為什么”。學生圍繞這樣的問題展開閱讀,基本對這篇課文就會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明白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二)放手開展閱讀
放手閱讀是學生在自主的前提下,思考批注、合作交流、互動補充、參與實踐,主動獲得學習結果的過程。由于每個學生的經驗背景迥異、興趣愛好不同、性格氣質有別,應提倡問題結論的多樣化。允許教師暫不作結論,把問題適當延伸,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談等方式去尋求解答。例如:《我站在祖國地圖前》一文,我摒棄了一句一句的分析套路,而是根據詩歌的體現形式,讓學生探究并歸納詩歌跳躍、形象、含蓄的表達特點。通過課前調查、收集資料、質疑討論、助學短評的形式對此詩歌進行學習,理解詩歌所表達的贊頌之情,并鼓勵學生動手學寫小詩。這種嘗試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掌握了寫作方法,同時還生成了創作的熱情,摘抄了許多小詩,學習語文的興趣愈濃。
二、重視閱讀體驗,形成情感積淀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鮮活的人物形象,有引人入勝的秀美意境,有生動傳神的美妙詞句。若將“知”的積累轉化為“感”的積淀,教師則需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傾向,體驗各種適合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吸引學生主動閱讀。
(一)情境式閱讀
有情境才會有體驗。在體驗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各種方法,創設具體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產生沖突,使其如親臨其境,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選擇式閱讀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彈性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閱讀內容,自我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自主選擇共讀的合作伙伴等,這樣才會調動學生積極閱讀的熱情。
(三)合作式閱讀
合作本身也是一種學習過程。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體驗得到思維的碰撞、重組、整合形成多向信息互動,不斷把內心體驗引向縱深,還能感受到合作的成功感、愉悅感。
三、把握課文差異,創設閱讀結構
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的不同決定著閱讀教學結構的多樣化。由于每篇課文的要求不同,語文要素的提煉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對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應提倡多樣化、個性化并存,充分保證學生自主閱讀有效有彩。
一些課文,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入手來設計教學結構。注意不要分裂課文,不要打亂作者的表達思路。有時,學生由于預習不充分,對課文哪一段內容感興趣只是隨口應答,教師應及時分辨真偽和點評,并強調課前獨立閱讀的必要性。所以,鼓勵學生親近課文,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文內容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捷徑。
一些課文,以學生自讀為主,輔之以合作學習。如遇到疑難處,要求學生運用工具書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由教師從旁指點。讀書是一個實踐過程,教師應在讀中相機指導,矯正目標、提出要求、糾正錯誤、評價激勵、梳理歸納。在自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讀中感悟和教師的讀中指導要渾然一體,教師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要打亂學生的思路,這樣才能保證自主閱讀的主體能動發展。
一些課文以合作學習為主。先分組、后交流,然后師生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重點以及作者的表達順序和基本表達方法。如《小兵張嘎奪槍記》一課,可以組織學生在“發現手槍、勇奪手槍、比試手槍”的學習中開展各小組匯報展示活動。經過小組成員共同揣摩、理解和表演,其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被充分地再現出來,嘎子的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也在充分的展示、對比、評價中鮮明地烘托出來了。
一些課文可直接從課文的重點切入,以點帶面,從部分返回整體。如:《天窗》一課,教師從“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這句話切入教學,組織學生投入閱讀、研讀品析、讀中想象。引導學生用學習重點段的方法去體會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理解天窗帶來的神奇。
另外,教師要改變那種逐詞、逐句、逐段“負累式”分析課文的閱讀教學結構,應指引學生進行重點精讀、非重點略讀和自主瀏覽。每節閱讀課還要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結合所學的表達方式與方法進行相應的練筆訓練,使閱讀教學真正實現語用的目的。
閱讀教學,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們還應多動腦,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指導孩子們進行閱讀,讓所有的語文課體現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自主學習和實踐,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盧國平.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20).
[2]孫亞明.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淺談[J].語文天地,2015(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