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靈英
摘 要:小學生的語文底子差,觀察能力弱,更沒有組織和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作文經常是咬著筆頭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千辛萬苦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被老師批為內容不具體,情節不生動,長期下去,學生自然是失去寫作熱情。因此,作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絕對應該消除學生的畏懼作文心理,讓小學生把寫作文當成一件樂事、趣事。
關鍵詞:起點;細心;留心;升華情感
作文教學在小學階段相當重要,幾乎占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但幾乎所有的語文教師都認為,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作文,一提作文就害怕,不但是成績低下的學生怕,成績好的學生也怕,而且隨著年級升高,怕寫作文的人數越多。而教師自己也害怕教作文、批改作文。就算進行作文教學,也是耗在時間加汗水的拼搏中,改得作文肩周炎發作,老眼暈花,但也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如何改變,讓學生從厭煩寫作轉向愛好寫作,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找準起點,準確把握學生的寫作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說明了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一種“練習”,而不是創作。但目前有不少教師對小學生的作文要求過高,評分過嚴,常常用“優秀作文選”的尺度去衡量學生的文章,或者拿教師自己的書面表達水平來要求學生。這種“盲目拔高”的做法,嚴重地挫傷了小學生作文的積極性,難怪小學生“望文生畏”。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端正作文教學的思想,準確把握小學作文教學的性質和
要求。
二、興趣助推,讓學生愿寫
1.談話導入,消除畏懼感
作文教學的第一環節便是作文指導,其目的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審題、立意、選材等活動,從整體上認識作文的中心和作文中應注意的問題,為起草作文奠定正確的思維基礎。我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相互交流,注意把自己的真情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感情與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
2.創設情境,激發寫作欲望
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催化劑。例如,學習完人教版第十冊第一課《草原》后,在學生的感情還沉浸在草原的優美風光,意猶未盡時,我緊接著出示我們家鄉的優美風光圖片,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震動:“哇,這是我們家鄉嗎?”“真美哇,平時我們怎么就沒發現呢?”……趁著同學們的開心勁兒,我順勢提出作文要求:“同學們,其實咱們的家鄉也很美,一點兒也不遜色于草原,下節課大家就把我們家鄉的美盡情描繪出來,行嗎?”“行!”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
由此可見,在作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它激發了寫作欲望,開拓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擁有了自己的靈魂,學生自然會愛上寫作。
三、積累加速,讓學生能寫
1.廣泛閱讀,積累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讀與寫的緊密聯系:學習寫作,就得多讀。讀包含著對語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積累—轉換創造”的過程。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留心觀察,有話可寫
紙上得來終覺淺。寫作的過程,是觀察、思維和表達緊密結合的過程。葉圣陶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要想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首先得指導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學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為沒有鮮活的材料可寫,這就需要教師引領學生走向課外,春天來了,讓學生找春天,夏天到了,讓學生去學游泳,秋天,可以讓學生撿樹葉做標本……學會觀察五彩繽紛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奧妙,學會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領悟人生的意義和真諦,從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自然下筆就有內容了。
四、勤練沖刺,讓學生愛寫
小學生的記憶特點是:以形象記憶為主,缺乏理解,因而記得快也忘得快。教師應要求學生及時寫好日記,積累素材。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高年級學習任務重,那就改成寫周記,字數不限。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一次單元活動展示,搞完一次大清潔,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學生勤于練筆之后的及時講評,還會對學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的“批”非常重要。批改作文教師盡量不要在學生作文后面寫上“內容不具體”“條理不清晰”的字樣,不但挫傷了學生積極性,也易使學生產生自卑與畏懼的寫作心理。教師應以“多鼓勵、少批評”“多留少改”為原則,努力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特別對寫作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即使是微小的進步,如:某個詞用得妙,某句話寫得好都應給予表揚。
實踐證明,準確把握習作的起點,依照學生語言發展特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找準他們的興趣點,在習作指導中多加些趣味,充分調動他們的感覺器官觀察,勤于動筆,學生定會克服怕寫作文的障礙心理,讓作文成為他們快樂的舞臺。
參考文獻:
朱作仁.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0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