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穎
摘 要:一個有現代感的老師幽默、風趣,容易走進學生內心,引起學生共鳴,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可謂一舉多得。
關鍵詞:現代感;規范化;網絡語言
“現代感”這個詞引用于管建剛老師,管老師在一次作文評選課上提出“21世紀就該用21世紀的語言”,他甚至推崇學生作品中用到的“囧”字,稱其具有“現代感”,這是一種較新的想法,我心有戚戚,私以為要讓學生有現代感,教師本身也要做一個有現代感的老師。
去年,我帶的是畢業班,課堂上也許是我的講課不夠精彩,也許是窗外的風景真的很吸引人,有個孩子分神了,他一直望著窗外發呆,我勃然大怒,本想高聲提醒他,忍了又忍,走到他身邊,輕輕說了句:“世界那么大,不然我們全班一起出去走走?”旁邊的孩子們本以為我會大發雷霆,愣了一下后哄堂大笑,該男生臉一下子就紅了,懦懦地回答:“不用了。”之后果然不再看窗外了。其他孩子也受此影響,上課專注不少。
可見,教師是需要教學機智的,而一個有現代感的教師有時候更受孩子歡迎。他幽默、風趣,容易走進學生內心,引起學生共鳴,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可謂一舉多得。
那么,怎么做一個有現代感的老師呢?
教學手段充滿現代感。過去的老師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上課照樣津津有味,現在的教師不用多媒體設備,那你就“OUT”了。生動形象的課件對于學生總是有著神奇的魔力,畢竟對于孩子來講,形象思維還是占主導地位的。哪怕你畫面渲染得再美,情境創設得再動人,恐怕也不及一張圖片一段視頻令他著迷。我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事先查找了美國洛杉磯地震的許多材料和圖片,后來覺得氛圍渲染得還是不夠到位,又加播了汶川大地震的許多新聞視頻,播完后學生都沉默了下來,災難面前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無論是地震時的崩塌還是地震后的爆炸都不是人力所能抵擋的。這時我再引入這對父子:“可是卻有這么一對父子,父親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堅持找到兒子,兒子面臨災難能沉著冷靜,甚至還安慰同學,是多么了不起啊!”此時所有的學生都沉浸在一種感動、震撼的情緒中,這,就是多媒體的力量,不是蒼白的語言所能代替的。所以,我們老師只能與時俱進,學做課件,學用電視、電腦乃至白板。雖然苦不堪言,卻又不得不承認,用多媒體教學更便捷、更有效。我們甚至還要引導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課前預習可以查找資料,課后復習可以鏈接相關文章,學生閱讀面廣闊了,更有助于平時習作的積累。
老師的現代感還表現在教學方式上。從教多年,聽說過無數公開課,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教師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現在連課前三分鐘也“算計”上了。專家們喜歡“聊天式”,名師學徒們喜歡“游戲式”。常態課老師熱衷于“誦經典”,這在過去是沒有的,如今用來卻“深得民心”。學生喜歡了,課堂活潑了,教師的課就越上越順了。紀曉燕老師在上作文教學《看圖寫話》時課前播放了修正版的“爸爸去哪兒”,學生竟也能看著歌詞跟唱。雖說這個節目宣傳做得很好,學生用具、食品、游戲什么的都有涉獵,但是教師能抓住孩子的這種興趣來吸引孩子,眼光也是非常獨到的。我還聽過其他低年級的公開課,教師在課件中引入“灰太狼”“喜羊羊”“熊大熊二光頭強”之類的,以激發小朋友學習的興趣,孩子果然比平時課堂表現精彩許多。集美小學百年校慶時,有個臺灣教師用“大富翁”游戲貫穿了整個課堂,學生只要搶答正確就能得到多少“錢”,競爭意識刺激了學習,臺上臺下熱鬧非凡,學生真正做到“樂學”“好學”,一個個爭先恐后的樣子讓人深感:這才是課堂,這才是真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老師的現代感最直接的表現恐怕還是教師語言。課堂是教師的另一個舞臺,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師往往要使出十八般武藝,又唱又跳,又畫又演,有時候還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其實,適當地引用一些現代用語,有時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陳旭老師在教學作文《我是一片樹葉》時曾采訪學生,想象自己是一片葉子的夢想。孩子中有人回答,愿意去流浪,看盡世界風采;也有人回答,不想遇到災難,愿茁壯成長。聽到他們的童言童語,陳老師脫口而出:“多美好的想法,這就是‘我的夢,中國夢”,全班會心一笑。看看,這是多么想將“中國夢”進行到底的一群師生啊!此間還曾聽到不少教師在匯報課上、講座上提及“且行”體、“待我”體、“正能量”等詞。我個人就很喜歡在課堂上說“糾結”“各種”“淡定”等詞,有時也想從中國這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字中找個詞來代替,卻陡然發現舍彼其誰。
成為一名具有現代感的老師,不斷學習必不可少。世界變化太快了,尤其是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很多時候不跟進,你就會被社會所淘汰。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的教材一用數十年,有的老教師連課本都不用打開就能流利地講課,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教材經常在更新,老教師的那一套早就不能用了,經常還聽到老教師抱怨,現在的教材都不會教,跟以前不一樣云云。再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都學過《拔苗助長》,我們,我們的老師,我們老師的老師,從來也沒有人懷疑過這個寓言故事的插圖其實是錯的,可是這兩年專家研究的結果發現,其實舊教材還是有蠻多問題的,這就要求我們這些老師永遠都不服老,永遠都走在鉆研和學習的道路上。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課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張會富.做有時代感、有智慧和創新力的現代教師[J].新教育(海南),2017(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