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習慣養成是奠基工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更是時時處處滲透著習慣教育,并使學生在習慣養成中學到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習慣養成中,要根據學科特點尋找規律,制定必要的教學規范,使學生在習慣養成中形成一定能力,進而靈活運用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關鍵詞:習慣養成;課堂教學;語文學習
中國有句古話“不以規矩,難成方圓”,說的就是一種習慣養成。這在班主任工作中極為常見,比如說畫個什么符號表示翻書,做個什么動作表示安靜。久而久之,學生便懂得了規矩,養成了習慣,見到翻書的符號便知道迅速打開書本,看到表示安靜的動作便都停止說話。俗語說“習慣成自然”,優秀的班主任就是這樣從日常的行為訓練中讓學生養成許多好習慣,也成就很多好的學習方法。所以行為養成常常讓人由衷地感嘆教師那神奇無比的內在力量,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習慣養成在教學實踐中顯得尤為珍貴。
一、根據學科特點尋找習慣養成的規律
(一)從語文教材中尋找特點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現,小學低段主要由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組成,小學中高段主要是課文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能從紛繁復雜的課本中針對拼音、生字和課文在總體上有一個統領全局的教學思路。盡管有許多聲韻母和音節,有幾千個常用生字和各種類型的課文,盡管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教法,但不同的課型仍有著與它相關的教學規律。如在學習拼音時要求會讀、會認、會寫,學習生字時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閱讀教學時要求理解課文內容,能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情感教育等,這就是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
(二)從教學任務中尋找規律
每一堂課雖然都有不同學習任務,但它們都離不開一個總的目標指引。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對于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可能并不明確,但時間長了學生就能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歸納出當堂課的學習內容,從而明確目標進行任務驅動。如在進行拼音教學中,一般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一般是學習聲(韻)母,達到會讀、會認、會寫。第二課時一般是會認讀聲韻母相拼的音節。如在聲母y、w的第一課時教學中,學生就會歸納說出當堂課時的學習任務:學習聲母y、w,能夠會讀、會認、會寫。在看圖讀拼音識字的教學中也可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是能夠正確朗讀和理解純拼音句群,根據內容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第二課時是學習生字,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如在生字“日、月、水、火”的第二課時教學中,也是由學生說出學習任務:學習生字日、月、水、火,能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這樣由學生自己規范總結說出當堂課的學習任務,更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根據習慣養成進行課堂實踐
(一)增強課堂教學的清晰度
如在進行聲母y、w的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整堂課即可根據學習任務清晰地分為三大部分,將會讀、會認、會寫貫穿課堂始終。從韻母i、u的讀音引出聲母y、w的讀音,韻母i、u讀得稍輕稍短些,就是聲母y、w的讀音,即完成“會讀”。晾衣服的樹杈和兩座房子的屋頂的倒影,與聲母y、w的字形十分相似,通過觀察掛圖認識y、w的字形,即完成“會認”。指導學生觀察y、w在四線三格的位置,認真書寫注意筆順,即完成“會寫”。這樣就使整堂課的學習目標能夠通過習慣養成而逐層有序完成。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小學低段的教學中制定一些習慣養成的規范,形成一定的教學規律顯得尤為重要。如在進行生字教學過程中教學生如何組詞、如何數空,讀幾遍、寫幾遍都要進行一番嚴格訓練。特別是學生在剛接觸生字時,筆順掌握較難,教師可以培養“一筆x、二筆x、……x筆組成x”的筆順習慣,學生學寫筆順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如寫“日”時,學生就可讀成“一筆豎、二筆橫折鉤、三筆橫、四筆橫,四筆組成日”,這樣既練習了筆順,又加強了字的總筆畫的練習。在形成一定的習慣之后,教師就猶如一位優秀的指揮家,而學生就會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如地學到知識。
(三)給予家長及時的知識反饋
在通常情況下,小學中高段課文教學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即初讀→抓題眼→整體感知。抓住課文主線,理清課文思路,進行段落的劃分,即導讀→抓主線→理清思路。第二課時是理解課文的內容,即精讀→解詞析句→提煉中心,進行朗讀訓練和情感教育。教師如能將這種授課習慣和學生對基礎課文的學習習慣及時建立家校聯系,家長便會對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也就能根據教師所教的課時對孩子進行有計劃的輔導和練習。如在學完第一課時后家長就會輔導孩子朗讀,檢查孩子了解課文情況;學了第二課時后,家長就會給孩子布置一些如“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等的練習。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就能有機結合起來,給予有效學習更大的支持和幫助。
三、靈活運用課堂求知習慣養成
形成一定的教學習慣養成并不等于畫地為牢、故步自封,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本課內容的教學方法。如在進行聲母y、w的教學中,課文中出示的晾衣服的樹杈和兩幢房子屋頂在水中的倒影和y、w的字形極為相似。既然圖畫和拼音的字形聯系較緊密,這時就完全可以打破“先看圖,再學拼音”的傳統教法,而采取先讀拼音、再看圖、最后再認形的教學步驟。在看圖的過程中完成“會認y、w”的學習任務。總之,只有有利于課堂的習慣養成才是教學中最為可行的方法。
在不斷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找尋出有利于教學的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養成方法,學生必能更為迅速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在語文學習中由“學會”變為“會學”。
參考文獻:
[1]高久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傾聽習慣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7(11).
[2]張英.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J]. 作文成功之路,2017(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