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幼蓮
摘 要:新課改的提出與普及對傳統教學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新課程目標也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實現班級學生自我管理,對教師參與學生德育并讓良好的德育成為完美實現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有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德育;自主管理;創新方法
一、引言
在素質教育大力提倡的大背景下,各個校園提高德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成了小學德育教學當前最重大的任務,因此德育建設與改革勢在必行。小學生是扛起社會主義大旗,肩負振興中華大任的新生代,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在小學時代就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如何在德育中鼓勵學生自主管理,是現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二、小學老師在德育工作中的創新型方法
1.優化班級教室環境,陶冶學生心靈,培育好學氛圍
孟母三遷就是考慮環境對孩子學習的影響。班級教室環境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如果不給他們提供舒心的學習環境,他們就會產生浮躁心理,因而也就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了,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教師如果考慮到了這點,就應該努力加以利用和改造班級文化和環境,創造良好健康的環境,充分發揮其在素質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舒心的環境中進行德育,小學生的文化意識會加強,自身品行素養也將會得以升華,最終端正學習生活態度、規范日常行為、提升全面素質。比如,在教室空白墻壁上可設計道德專欄,把身邊先進個人道德模范的行為或現代道德的理念滲入進去并隨時更新,再比如,可讓學生自主設計班級文化牌:名人畫像、名言警句、學生書畫等,使教室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以此促進小學生道德水準的認識和提升。
2.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方法,在各種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變化的德育對象要求德育內容必須豐富,方法必須創新,學校內正在使用的傳統德育內容已然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求,小學教師德育的開展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符合時代要求,貼近社會現實,更要追求實事求是,以新課標要求為主要依據,制定出創新型的德育計劃。避免只從口頭上呼喊,應從實際生活中提取素材,讓學生更易理解,并深入認識,引導他們對自己身邊出現的某些不道德現象持客觀態度,端正思想,努力思考,并通過分析、判斷來支配意識,從而克服其對自己的負面沖擊。老師要利用各種具體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以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輿論。小學生涉世未深,做事還不夠成熟,部分學生未能恰當處理讀書與活動的關系,他們只是讀圣賢書,不聞窗外事;有的學生對社會中一些反道德現象理解還不到位,這些問題都不容忽視。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時,還得本著“付出就要見到實效”的原則,耐心進行引導,明確告訴他們哪些應該做,哪些不該做,促使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通過相關活動發展自我,做到學習和活動兩不誤。創新德育內容要能充分利用電腦、電視、VCD、網絡等道德教育手段來激發小學生愛國家愛學校、勇敢擔當正義、做事責任心強等高尚品質。改變學校德育教學中存在的以灌輸為主、強迫威脅為輔的教育方式,多利用情感教育來感染他們純潔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3.堅持以人為本,倡導自主意識
德育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教師在實施德育時,要牢記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才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注重學生的需求及身心兩方面發展,做到讓學生自覺主動去探索道德的更深層次含義,教師只要充分發揮好主導者的作用。老師可帶領學生到廉政教育館、德育基地等地方,讓學生了解歷史并愛上自己的家鄉,通過自主學習,達到德育的目的,培養小學生自主意識,促進其自我管理。
4.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師職業道德
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綜合素質的體現直接影響著小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尤其是個人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師職業道德的兩個重要表現就是熱愛學生和為人師表。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之余應定期為自己“充電”,保證自己的“一桶水”能隨時為學生的“一瓶水”服務。作為優秀的小學班主任其理論知識與心理知識要充足,才能在德育教學工作中得心應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5.家校合力,共同優化德育效果
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可以說是小學德育的領軍人,更應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堅持德、智、才、情的育人方向,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家校合力,共同優化德育教學效果。班主任對學生個人和家庭情況了然于胸,才能積極利用各自的家庭環境背景對其進行適當的德育引導,才能更好地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聯系。對于學生的品德動態、言行作風,教師在做到細心觀察、及時引導的同時,還應與家長進行有效協調互動,一起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形成德育的合力,優化對學生的德育結果。
三、結語
春風化雨細無聲,桃李芬芳賴園丁。人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改變的確較為困難。小學教師對小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應耐心對待,并持之以恒,定期進行德育知識儲備更新,這正是德育教學改革有文章可做的地方,雖有一定的挑戰性與難度,但也會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點創新幾多驚喜。德育教學的重要性是大家都知道的,如何實現全體科任教師真正參與的全員德育,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丁鋼.教育與日常實踐[J].教育研究,2004.
[2]譚小林.多元智力與揚長教育[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
[3]于偉.將德育融入學校生命之中[J].文學教育(中), 20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