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潔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新加花園幼兒園,江蘇蘇州 215021)
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是教育改革中的熱點話題。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在教育方面,什么學制、備課、訓導綱要、教科書籍,比起教師來,都居于次要地位[1]。”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強調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師,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緊迫任務。”他還指出:“好老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在教育改革發展中鍛煉成長起來的。”因此,為有效加快教師專業成長的進程,學校就必須營造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并著力研究和采取合乎教師專業成長規律的切合實際的支持性策略。
隨著國家放開二孩生育,學齡前兒童入學需求量不斷增大,學前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新建園如雨后春筍般開辦。隨著特色建園理念的提升,很多園所開園之初就會全面定位園所文化格局。但隨著成熟園不斷輸出骨干教師,新建園新教師比例大,出現教師梯隊斷層、教師年輕化、整體專業水平提升空間隨之同比拉大等狀況,使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為每個幼兒園都關注的重要課題。如何在致力于幼兒良好發展的同時,在園所文化觀照下為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提供支持性策略,形成有園所文化特色的教師團隊是本文將要講述的內容。
習近平同志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要加快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和進程,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了解他們專業成長的發展狀態及其各自的發展需要。如此,才能正確把握引導、幫助和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主動權,從而切實按照文化理念導向,根據不同青年教師的具體情況,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專業成長方式的發展目標,以及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
園本實踐中從分析現狀及成因、形成分析報告、構建計劃與愿景三方面入手。首先,深入了解和分析園本青年教師不同個體專業成長的發展狀態及其需要,全面分析本園教師團隊的發展狀態及其影響因素。個體專業成長從自我分析與入職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兩方面展開。園所教師團隊的發展狀態,須結合園所發展需求的縱向分析。需要了解教師團隊結構變化、發展態勢,對與教師專業成長的各類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其次,在進行個體與團隊大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園本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發展狀態的分析報告。從匯總數據入手,探索不同層次的幼兒教師在不同階段發展的差異性,及其發展的動態變化過程和規律。
美國管理學家與管理顧問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在他的《經理人的專業與挑戰—自序》一書中指出:“管理的重點在于建構一個好系統,讓人的長處得以發揮,短處得以包容[2]。”而要有效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建構一個好系統”就應有適切的發展總體目標以及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和制度。適切的發展總體目標以及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和制度,是協調和正確處理好青年教師之間以及她們與幼兒、與集體、與幼兒園和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的潤滑劑。服務于人文關懷和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園所管理,必須堅持健全管理機制和制度以及執行制度的過程中充滿人文關懷的氣息。
以筆者所在的園所為例,結合園本青年教師隊伍現狀分析,存在5年以內一線教師比例超過70%的現狀,在幼兒園教師發展中心下面量身定做成立“經驗型教師工作室”;針對5年以內蓓蕾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重點研究相應的培養目標、管理機制與制度及支持性策略,幫助不同發展階段的青年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個人專業成長發展目標和規劃,健全、完善切合本園實際的有助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園本管理機制和制度。

教育家雷塔斯深刻地指出:“只有當教師擁有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能力的時候,教育才可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教育家大衛·庫伯提出的“經驗學習圈”理論(又稱為“體驗式學習理論”)把人的學習、發展和成熟過程描述為由個體的具體經驗起始的一個螺旋式推進的循環圈。此循環圈由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動實踐等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構成且不斷上升。這一理論揭示了人的經驗發展逐步由初步走向成熟和獲得穩定發展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因此,也是幫助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中應遵循的基本規律。可見,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漫長的不斷實踐探索、豐富積淀和總結完善的艱苦歷程,教師需要自覺地對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反思和提煉。因此,應該從幼兒園的整體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為教師專業成長構建多層次的實踐平臺,促使其在實踐中不斷獲得體驗、磨煉、感悟和積淀。
園本實踐通過創造適宜的條件,創設良好的環境,暢通各種渠道,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需要,使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較快適應本園的園所文化背景,并實現其不同的專業成長發展目標;同時,營造體現園本文化理念的教師團隊文化。以“融愛蘊美”園本文化為例,教師行走在“融愛蘊美”教育之路上,首先立足愛為本質、美為本身的理念,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凝聚教師的情感、心力和智慧,達到所期望和追求的和諧人文氛圍。打造“融愛蘊美”教師團隊,促使本園教師凝聚情感、心力和智慧,行走在課程建構的歷練之路上,讓每一位教師心中充滿愛、眼中充滿美,由此打造了一支秉持“融愛蘊美”文化理念的教師團隊。如組織開展一系列重師德、樹師風的團隊活動;組織促業務、提能力的團隊活動,為青年教師拓展自主發展的空間、搭建專業成長的平臺,切實加快其專業成長的步伐和進程。
把園本文化融入每位教師的理念與行為,在文化觀照下對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作“走心”的培養,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與展示舞臺,才能培養出內心有追求,眼中有孩子,具有人文情懷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教育觀的新時代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