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制造業的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這種環境下,社會對機械制造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械制造基礎課程作為機電類專業學生的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學校為了培養一批優秀的應用型人才,都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然而在改革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就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展開研究,以此為提高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機械制造基礎;教學改革;問題;對策
隨著當前我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成為職業學校建設的重點,且隨著工業4.0的到來,社會對機械制造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職業學校為了培養一批優秀的制造業從業者,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十分有必要。然而由于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改革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分析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一、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陳舊
從實際情況來看,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教材的內容與實際生產不相符,且不同教材中交叉學科內容存在重復的現象,不僅浪費教學學時,同時影響教學質量。課程知識體系中缺乏工程實踐,都是以科學理論知識為主,這些抽象的、枯燥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度較少。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這些冗雜的內容進行講解,這對高職教育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二) 教學方式過于傳統
對于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教學,一般教師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也只是對知識點死記硬背;教師沒有給予學生獨立的思考空間,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應用能力較差,由此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學生無法獲取更多的信息量,限制了學生的視野開闊,狹隘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只能從書本中學習知識,這對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帶來不良影響。
二、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對策探討
(一) 改革教材內容,增加實訓內容
陳舊的教學內容給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學校應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材內容進行改革,可從這幾個方面著手:(1)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從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大綱的設置,并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靈活地處理教材內容,以此使該課程內容的有效性得到提升。(2)教學內容要有實用性。教材內容不僅要涉及科學理論知識,同時還應當將實訓內容引入教材中,充分取舍教學內容,為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奠定基礎。(3)教材內容要符合專業特點。不同專業的學生,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內容也有所不同,因此,為了培養一批符合勞動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應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內容,并將國內外最新的技術應用納入課程中,為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二) 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陳舊的教學方法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會影響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改革教學方法十分有必要。可以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入課堂,比如,多媒體教學法、激勵式教學法、開發式教學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同時,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應從理論基礎知識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出符合教育科學規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
1. 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應用。比如,在車床傳動系統分析教學中,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法,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車床的內部結構。三維軟件制作的虛擬仿真教學模型,能更好地對相關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在真實的條件下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2. 網絡教學新體系的應用。網絡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尤其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機械制造基礎課程來說,該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的學習“走出教材”。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相關知識的查找,了解更多地涉及知識點的內容,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三) 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改革
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有著密切聯系,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合理地調控教學時間、難度與速度,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尤其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比如,在砂型鑄造這一課中,抽象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抽象的知識,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
(四) 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改革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應涉及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單純的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師應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此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學質量,為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三、 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陳舊、教學方式過于傳統等,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是核心,以此為實現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提升,為提高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培養出一批基礎功扎實、業務能力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促進機械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健峰,楊洲,王慰祖.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4):78-80.
[2]蘇再軍,黃艷香.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農機,2017,44(8).
[3]屈科科,解軍艷.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9):56.
[4]馬利華.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12):136-137.
作者簡介:
張靜,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