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可以通過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如自主創新、發散思維、讀寫聽說的能力,為此,我們應當推行新教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鼓勵廣大學生創新,要敢于提出質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教材;素質培養
一、 引言
初中語文的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為了讓學生們在有趣學習的同時提升個人的整體素養,讓學生愛學、好學、肯學,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在日常的教學中,對使用的教材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二、 突破傳統,鼓勵創新
在學校,我經常會聽到學生們閱讀同一句話,欣賞同一個句子,經常發現學生們都是用一種單一的方式總結同一篇文章的主題,幾乎同樣的方式分析統一段落的寫作。如果有人問起了,學生們就會說:“這是課本上說的。”這些單一的方式不僅會限制學生們的思考能力,還會使學生們產生學習疲勞感。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只是通過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背會死知識,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思考的個體,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會產生自己的想法和體會,我們不應該扼殺學生的創新性,應該多鼓勵學生進行有益的嘗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激勵我的學生不要隨波逐流,愚昧的堅持。所謂的“標準答案”是有漏洞的,必須要自己開動腦筋,根據老師上課講授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作業的完成,而不是一做作業,就想到抄答案。例如,當學生遇到總結文章主題這類題目時,由于每位同學的知識水平、實踐經驗的不同,對于文章主題的認識也會產生相應的差距,但是,只要是通過自己獨立思考,結合文章進行分析得出的答案,有理有據,就是值得肯定的答案。當然,必要時候,每個人都應該彼此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羅曼·羅蘭說過,即使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的真理要好些。我希望我的學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認真思考問題,嘗試著獨立解決一些難題,在平時的學習中多接觸新鮮的事物,開闊他們的學習視野,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于我于學生都是有益的嘗試。
三、 勇于挑戰,學會質疑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填鴨式的模式,一切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完全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而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換身份,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讓學生真正地享受學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我激勵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一定要調動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多角度思考問題。對語言藝術的審美、對文本結構的理解以及對作者意圖的理解,我們都應敢于持懷疑態度。提出了我們的疑問,就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當解決了疑問時,收獲也就隨之而來了。
四、 品讀美文,賞析語言
新教材中有許多情感豐富、語言優美的好文章,特別適合閱讀。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初春的景象,作者筆下的春天的景色充滿了詩情畫意,文中的人也是朝氣蓬勃。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給我們展現出濟南靜美的冬天景色,全文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一般的寧靜優美,濟南雪后的小山的優美景色、濟南的水澄清透明,含情脈脈……我專注于閱讀指導,在上課時,先有教師泛讀文章,然后領著學生讀,再由學生分組讀,熟悉文章后,要求每個學生單獨讀,對于情景類型的文章,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多樣化的朗讀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品味與閱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也可以更加真實地體會作者的感情世界,讓學生更好地抓住文章主題,更準確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又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意識,提高了學生語言的積累,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學質量顯著提升。這種事半功倍的教學方式取得了優良的教學成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了知識,又進一步提升了閱讀能力。此外,為了提高學生的讀出文章真實情感的能力,我試著用多種方式來引起學生們豐富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不一樣的閱讀體驗中感受情緒的變化,提高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地提高了朗讀的效果。相比單純的聽說讀寫教學模式,朗讀這種方式不僅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大意,還會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很大提高。
五、 互助合作,學會分享
一個人的進步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學生一起進步,這樣不僅會使得課堂的學習氛圍良好,還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創造一個人人進步的良好語文課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設置團體討論或探究項目,讓所有的學生分組學習或全班一起辯論,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會使得學生充分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分享的快樂,從而在學習中逐漸建立一個熱于提出問題,愿意探索,努力學習的心理傾向。綜合性學習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實踐活動和書面學習的緊密結合。這種學習方式進一步地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使得學生的素養得到了很大提升。
六、 拓展積累,提高讀寫
新課標強調知識的積累,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積累自己的好詞好句,在每一學期背誦優秀文章50篇,課外閱讀量不得少于50000字。隨著閱讀、摘抄和日記隨筆的積累,學生語言技能的積累可以不斷地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各科教學改革全面開展的時代,語文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必須將學生的素質教育的培養放在首位,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正確適宜的教學方法中真正地學到一生有用的知識,讓學生真的愛上語文,想要加入語文學習的探究世界。為此,我將做好一位教師的本職工作,努力嘗試有益的新方法,與學生共同成長。
七、 結語
語文教學是一種推動學生發展的有效驅動方式,我們必須使知識和能力相結合,通過道德和情感凝聚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根據個人需求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習和生活完美結合,促進個人需求和時代的雙重發展,促進培養核心品質,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我國青少年教育一直是首要任務,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近年來中國青少年基礎教育的核心目標,希望素質教育這項事業可以帶動更多的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探討與創新,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讓更多的學生受益,為我國初中生語文素質培養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仝紅彬.基于初中語文新教材中的素質培養的探索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3(24):32.
[2]田燕.基于初中語文教材的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讀書文摘:中,2016(2):195-196.
作者簡介:
傅麗娟,福建省龍巖市,龍巖紅炭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