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又
【摘要】文章以轉變高職教育課程理念對課程改革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分別從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環境與課程實施方面論述了課程理念對課程改革的影響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課程理念 課程改革 影響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38-01
前言
當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技術型人才需求,因此需要對相應課程進行改革分析,而課程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要素,因此對課程理念的轉變影響分析對高職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一、普通教育課程內容與高職教育課程內容差異
首先從課程教學目標來看,普通高等教育課程注重的是科學理論知識的儲備,而高職教育課程注重的是技術知識實際應用的過程,事實上,高職教育自身具有的特性與教育定位也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以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實際應用為主要目的,并以相應技術知識作為輔助,這同時也是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區別。其次,高職教育的技術知識與普通高等教育的科學知識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區別是:技術知識并不是科學知識的一個簡單的分支,掌握科學知識并不意味著就就是掌握了技術知識,實際上,科學知識轉變技術應用的過程是非常復雜艱難的,技術知識自身擁有一套獨特的知識體系系統,盲目的將科學知識來取代技術知識是極為不可取的;聯系是任何知識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際應用,技術知識更加接近實際應用這一最終目的,但技術知識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依然需要一定的科學理論知識作為支撐,才能夠真正實現更好的應用。
二、課程結構改革帶來的影響
課程結構是高職教育理念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影響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重要變量。在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將課程結構進行更深一步的改革創新,要求其在選擇理論知識時不僅需要根據實際工作目的來進行選擇,還要結合實際工作的過程來實現課程選擇的優化改進,對高職理論知識系統進行重新的解構,從而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獨特特點的全新理論知識系統。從另一方面來看,即使對于當下移植于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理論來說,其對于實踐教育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視,要想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水平,就需要對工作任務與理論課程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入把握,并以實際工作過程為軸心,實現對課程結構重新結構與認知,高職教育既要關注學生需要獲得哪些工作知識,又要對學生以怎樣的結構來獲得這些知識加以重視。
三、課程目標帶來的影響
高職課程改革的總體方向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準,而高職課程目標簡單來說即是需要達到職業任務的具體的目標,且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因此在確定高職教育課程目標時,應用職業工作任務為依據,以具體的工作過程為中心,目標具體且操作性較強,并結合面向的具體工作來完成相應制定。盡管當下很多高職院校在具體展開課程目標制定工作過程中也提倡以實際工作崗位為主要依據,但實際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工作任務分析不夠全面,缺乏足夠的執行力度等,流于形式,沒有切實落實到位。因此需要相應高職院校對這一問題予以高度重視,通過組織高職院校及相關企業人員結合高職院校特點對工作任務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對高職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四、課程環境與課程實施帶來的影響
在課程環境方面,要完成學習環境到工作環境的轉變;在課程實施方面,要完成由教師為課堂主體到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轉變。為了更好提升學生職業崗位適應性,在設計課程環境時需要結合學生未來實際工作環境來設計,并與實際工作環境相適應,對于未來學生從事職業崗位的經典情境,需要在課堂環境中盡量呈現,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對傳統課堂環境進行改變的同時,必然也需要課程實施做出與之相適應的轉變,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課堂主導作用,除了著手根據典型工作情景來實現課程環境設計,教師只需要擔任課程實施的咨詢師即可,將學生視為課堂實施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實現技術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對課程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影響效果。
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課程理念包括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環境與課程實施,做好上述內容的轉變對課程改革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意義。對于課程內容,需要完成知識本位到實踐本位的轉變;對于課程結構,需要完成知識邏輯到工作過程的轉變;對于課程目標課程環境與課程實施,需要完成學習環境到工作環境的轉變及由教師為課堂主體到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轉變。這些轉變對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菊.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轉變與實踐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21.
[2]龍遠奎.基于高職教育課程標準建設的幾點思考分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