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蘭
【摘要】語文是小學時期較為重要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好語文能夠幫助小學生學習其他科目。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提升課堂質量成為了一線眾多教學人員應該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傳統的語文課堂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是扮演聽講的角色,參與課堂的機會較少。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致使課堂氛圍枯燥、無聊,小學生的知識吸收效果較差,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師擺脫以往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學會利用情境創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質量。為了響應新課改相關要求,本文就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策略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境 創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48-02
前言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教學理念越來越不被人們認可[1]。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解、板書、提問等方式進行授課,學生幾乎沒有參與到課堂中。課堂效率不高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漸遭到了淘汰,新的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與傳統的教育理念相比,新型的教學理念具備了比較明顯的優勢。情境創設就是在新教學理念應運而生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進行授課可達到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好勝心旺盛,想象力豐富的時期[2]。單一、乏味的授課方式不僅扼殺了他們的童真,還會對他們的思維方式產生不利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符合現今社會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創新的情境創設模式恰恰符合了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快樂學習,收獲成長??偟膩碚f,情境創設有助于營造愉悅、歡快的語文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啟發學生思維,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3]。小學生處于幼年時期,性格還不夠成熟穩定,課堂上比較好動。而傳統單一枯燥的識字教學課堂反而導致小學生出現厭煩、無聊、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現象,嚴重影響課堂氛圍,降低課堂效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反而會打擊、消磨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后續學習。新課程改革標準中要求教師應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學習。教師作為引導者,不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知識給學生,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動力。創設情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可利用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建造適當的情境,營造愉悅、歡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學習。教師在情境創設的同時也將課堂重心轉移到學生身上,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將知識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展示出來,既可以讓小學生在課堂實踐中吸收了課堂知識,也能夠增強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講解的同時進行情境創設。通過情境創設,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梗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教學設計,將故事通過多媒體動畫方式直觀地向展示出來。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制作文本故事中的角色道具,并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營造愉悅、歡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情境創設,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到故事中,主動了解故事情節發展,提高學習的關注度。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或許會有少數的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應當正面積極回答學生的疑問,并且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演示,通過情境演示讓學生自然接受答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輔助教材講解
語文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有些文章需要深刻學習才能理解其中內涵[4]。小學生處于幼齡時期,由于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的不足而未能夠理解到文章中的主旨內涵,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不足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的發展,降低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換位思考,理解小學生的所思所想,并在教學中轉換教學模式。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情境幫助小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情境創設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對教材存在的認知錯誤,讓小學生在具體的、輕松的情境中掌握文本知識,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除此之外,情境創設還能夠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我國的文化歷史悠久,語文教材中一些文章的創作時代距今較為久遠,今人只有充分學習了古人的時代背景才能學好舊時代作者的作品。因此,教師要利用情境創設將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在課堂上充分地向小學生進行展示,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情境創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情境演練、角色扮演等手段進行展示,充分將文本創作的背景生動展現出來,幫助教師講解教材。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PPT、影像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關于草船借箭的情節背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被教材故事所吸引,融入到教材當中。除了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情境創設的工具,教師還可以借助學生的力量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并以文本故事為基礎進行二次的劇本創作。學生在創作劇本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文本的故事情節中,促進其對教材的熟悉。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將自己所創作的劇本進行演示,形成活動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直接地理解文本教材,達到教學目的。情境創設能夠幫助教師講解教材,通過將教材融入教學活動再引導學生主動吸收教材,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實踐
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闡述著實踐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而傳統的語文課堂一向以教師為中心,小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機會較少,不利于學生吸收知識,因而影響了課堂效率。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語文是我國的母語課程學科,語文學科中包含有豐富的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學生可通過語文活動實踐熟練掌握語文學科的特點與規律。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大量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創設情境是一種在新課標改革下應運而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通過情境創設將大量的語文材料通過課堂活動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出來,自然而然形成活動氛圍,使學生融入到學習中。學生通過情境創設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可大大提高其實踐能力,活躍思維,達到提高學習成效的目的。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接觸并吸收大量的語文材料,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對材料的理解,也可提高其對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紙船和風箏》的教學中,如何讓小學生理解形近字“漂”和“飄”的區別是教學重點、難點之一。教師可以根據兩個漢字偏旁部首不同的特點進行講解分析,并輔以道具紙船、水盆、風箏、風扇等進行實驗證明。教師通過學生分組進行小組實驗,指導學生將紙船在水盆中漂動,將風箏迎風飄動,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直觀地分辨出形近字的區別。類似的教學活動實踐有助于小學生直觀地理解和記憶并且較難遺忘。
四、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思考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設計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個人特性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教師應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沒有主動及時發掘學生對知識的疑問,甚至對學生的疑惑避而不答。這樣的消極回應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當主動回應學生,并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設計有助于提高生思考能力的學習任務。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也應當適當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引導學生積極進取,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創設情境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學習的欲望。通過情境創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例如,在小學五年級《漢字的演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圖書館自主尋找關于漢字的來源與歷史的相關史料、書籍。通過史書、書籍與現今課本的對比,小學生更直觀地發現漢字演變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大膽思考漢字變化的原因、過程等,有助于其加深對漢字的了解,在此過程中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文化。教師可通過ppt、影像資料等方式展現漢字的演變過程和相關的歷史典故,促進小學生對漢字的了解,啟發小學生對漢字以及漢文化的思考。鼓勵學生學習后舉行以我愛漢字等主題有關的演講比賽、寫作賽等,啟發學生對中華文化、歷史等問題的思考。
結語
語文不是一門枯燥無聊的科目,在語文的學習中可以學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啟發小學生思維,提高文化素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配合為輔,枯燥的課堂教學讓小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甚至會出現厭學心理。轉換教學主體,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更換教師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課堂上應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提升課堂效率,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教學目的。情境創設教學恰恰符合了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情境創設教學是一種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的教學模式,其將語文的知識通過情境創設的教學活動一一向學生展示出來,使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有趣,減少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情境創設,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提高專注力,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實踐能力。情境創設為教學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其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增加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夠有助于啟發小學生的思維,使其愛上語文,在學習語文中收獲成長。
參考文獻:
[1]梁飛.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28):19-20.
[2]華志敏.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時代教育,2015(10):260.
[3]李守才,馬圣義.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