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提倡的是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應是老師通過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談談物理教學中應如何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一、物理教學中樹立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相統一的觀念,二、物理教學中應大膽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三、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實驗能力、分析能力,四、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新時代下,在物理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時代的需求。
關鍵詞:實驗;能力培養;知識應用
新的課程標準是針對傳統教育的不足而提出來的現代教育理論,它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更好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有了徹底的改變。新課改提倡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應是老師通過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課堂是教授學生知識的主要場所,課堂中教學方法要改變,教師角色也要轉變。因此,要促使教師由單純的傳授書本知識向引導學生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能力轉化,要促使學生由單純的接受書本知識向自己通過探究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結論轉化,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應有相應的變化。在此,我談談在物理教學中應如何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 物理教學中樹立教為主導和學為主體相統一的觀念
在應試教育中,因為其目的是追求高升學率,在考試中獲得高分,所以課堂教學主要成了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授書本知識的過程,基本上形成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的主體作用卻受到壓抑。有些教師已經從事教學活動多年,有了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思想上認為只要給我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我也能夠教給學生知識,學生一樣能通過應試考上理想的高中,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教會了學生考試,從而沒有使自己的角色得到及時的轉變,還是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老教法,這樣是很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的,學生沒有了自己的靈性。在課堂上,我主張大膽的改革,實施“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新教法,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發揮。比如在學習“功”這節課時,老師先向學生出示教學目的,讓學生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再提出自學問題:1. 物體做功有什么共同特征;2. 功的定義;3. 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4. 功的計算、單位。讓學生自己自學解答,再以練習加以鞏固,老師只起引導作用,讓整個課堂都動起來,人人都有事做,培養好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 物理教學中應大膽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
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正所謂沒有想法就沒有行動,也沒有質疑。實際上,我們身邊的發明創造和偉大發現都離不開猜想。比如,當年蘋果掉到牛頓的頭上時,引起了牛頓的猜想:“為什么蘋果的運動狀態會發生變化?蘋果可能受到了力的作用?!痹谂nD的努力探索下,果真發現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接受知識是很被動的,在教師授課中,也很少給時間給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受到了很大約束。進行新課改,正是要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包含豐富聯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地去猜想。如新教材“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一點上,教師可通過列舉大量事例,比如說質量相同的一個實心的鐵塊和一個挖了一個大空心的鐵塊,同樣浸在水中,一個下沉,一個漂浮,它們受到的浮力不同,為什么呢?它們浸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之處?這樣引導學生猜想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活動中,有的學生提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等猜想。如在《重力》一節的教學中,“探究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要引導學生猜測重力的大小可能與形狀、體積、質量等因素有關。從學生的現有的知識而言,這樣的猜想是有可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讓學生去討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然后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不僅更有說服力,而且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求真意識和自我成就感。引導學生大膽地猜想,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三、 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實驗能力、分析能力
實驗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同學們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就必須用科學實驗來證明,這正是我們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環節。物理學科是以實驗作為載體的,在教學中我們通過探究實驗的設計,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學生在實驗中在掌握基本原理的條件下,根據條件設計實驗的步驟,安裝實驗儀器,對實驗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對比、歸納,最后驗證物理規律。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和實踐能力,又使學生有了尊重科學知識、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講授《二力平衡的條件》時,本來結論很容易得出,但我在課堂實驗時把彈簧測力計都沒有調零,沒有注意的同學在實驗時可能會得出二力大小不同的結果,讓同學們自己討論實驗結果并找出實驗中出現的錯誤,通過探究,不僅滲透了物理研究的方法,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實驗操作方法。
四、 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對知識的應用是很重要的。比如聯系實際進行舉例或解釋現象。如在《慣性》一節中,可讓學生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要利用慣性,在什么情況下要防止慣性;如《壓強》一節,可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生產中哪些情況要增大壓強,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哪些情況要減少壓強,采取什么方法?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知識,又加強了與實際的聯系。又如,在平時,我會定期組織同學們做一些“小制作”和“小發明”,如用電路知識制作“地震報警器”、用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知識制作用蒸氣推動的“蒸汽船”,做一些“潛望鏡”“簡易照相機”“望遠鏡”等等。這樣做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充分的應用,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達到新課改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下,在物理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時代的需求。
作者簡介:
馮昱明,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