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蓮
【摘要】當今社會課題研究風靡一時,課題研究的作用有多大,關鍵看能否促進教師各方面的進步,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讓老師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本文從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成長的實施途徑出發,對其中的一些關鍵點進行分析,再結合本人對課題研究的認知,對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成長實施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課題 研究 教師 成長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92-02
一、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成長實施需要哪些途徑
(一)緊抓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促進教師理論水平提高
從一般的角度來說,教師如果想得到有效的成長,那么其就需要“專業引領”,而進行這項活動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學習。尤其是一些新任職的教師,他們通常都是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的,而為了盡快的得到成長,其就必須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而課題研究的相關工作就是給教師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優秀媒介,通過相關材料收集的整體工作,針對問題的分析工作,同時還有相關的省、市的培訓工作,各種專家的專題講座,都讓教師的教學理論與經驗得到了鍛煉,繼而能夠更好的學習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
(二)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讓教師得到體驗、促進其成長
教師的成長是需要“實踐體驗”的。雖然教師的教學理論可以從其他優秀教育專家、教師中獲得,但是針對實踐的體驗是需要教師主體主動接觸才能夠獲得的,這些教學經驗必須在實踐中獲得的。課題研究就能夠給教師提供大量的實踐體驗的機會,比如說針對一個教學難點,教師就能夠在分析的基礎上,反復進行試驗。這也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課題研究中的實踐體驗,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
(三)重視課題研究中的個案研討促進教師成長
任何經驗的消化與吸收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自身的成長也是如此。無論是在課題實踐中研究出來的顯性經驗,還是在整個過程中得到的隱性經驗,其都是需要一段實踐進行吸收的。針對課題研究的個案研討,就是進行這個過程中的最佳“助燃劑”。通過教師在課題研究中的個案研討,其能夠有針對性對一個問題進行細致的研究,其能夠更好的發現深層的問題。同時針對個案研討,也是教師針對教學的一個反思性的過程。進行教學反思,不僅能夠讓教師逐步構建自身的教學實踐判斷力,還能夠提升其自身的教學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對顯性、隱性經驗的總結吸收過程,直至構建他們自身的教學體系,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與能力。
二、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成長的捷徑
(一)選題解惑
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坎坷與問題。有些問題是直接通過學習與交流進行解決的,或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進行解決。但是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教學中對象也在發生這不斷的變化,而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問題,是需要教師自身去嘗試、去理解才能夠,打破這些界限的。因此,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利用好此次機會,有針對性的去選擇課題研究,并將課題研究當作是自身的一種突破教學模式,挖掘自身潛力的一次行為,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價值。
(二)科學實施
課題的研究不能夠只是憑借在理論上有所建樹完成的,其還是需要一定的科學實踐才能夠保證研究成果的。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要實事求是的記錄每一項實踐參數。確立課題后,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從更為全面的角度審視課題研究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三)嚴謹反思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反思性研究,針對課題研究中所收獲的經驗進行思考,并結合課題中所提出的先進教學思維理念,對照自身的教學情況,總結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讓經驗與自身充分相容,進而得到成長。
(四)提煉升華
通過課題研究,教師應當在明確課題研究的問題時,還要注重自身的發展,讓自身的長處在課題研究中得到充分的發揮。比如說,針對課題研究撰寫一些教學隨筆,研究心得、教學反思的論文等。這不僅能夠提高自身對課題研究問題、成果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讓教師對課題進行提煉、進行升華,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而促使教師從“研究型”向“專家型”轉化,促使其得到全面的成長。
結語
總的來說,課題研究對教師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應當重視課題研究的每一個步驟,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同時還要注重對相關經驗的反思,只有這樣課題研究才能夠最大化的幫助教師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定強,李保民.小學數學教師“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問題探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3):24-27.
[2]周靖彥.中學教師課題研究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