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善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94-01 在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要求建立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體系,使高中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具備綜合發展能力的公民。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兩個維度以“合格”與“不合格”兩個等級來界定。這就要求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表現做以記錄,并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有意識的從這些方面引導學生做得更好,這就需要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本人就自身經歷,談一談對班級管理有效性的認識。
首先,班主任的威信是進行班級有效管理的基礎。
1.班主任的威信是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
我曾經認為靠著聲音的“吼”,眼睛的“尖”,神情的“定”,時間的“候”,自身的“行”就能管住一個班級的學生,量再搗亂的學生也無放肆之地,要求學生做什么就必須去做,禁止拖拖拉拉。比如,每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必須優于同水平班級,若是學生沒有達到要求,便招來“暴力”似的壓制與訓斥。班主任傾情付出,學生就必須用良好的文化課成績來回報班主任的管理,并自認為這就是有效管理模式,這就是班主任“絕對的”威信不可侵犯。然而,在送走前一屆學生后至今,甚少有學生會聯系他們的班主任,哪怕發個短消息問候一聲都寥寥無幾;難道班主任幾年全身心的付出換回的是學生的如此薄情寡義嗎?我重新審視“高壓”的班級管理方式,自問學生們“心服口服”了嗎?顯然,我對班主任的“威信”定位得太淺顯了。
2.班主任的威信是建立在不斷學習,從而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的。
班主任在班級教學中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班主任的自身修養、人格魅力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和素質,這一點對于處在中學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他們的模仿能力強,而班主任往往是他們行為處事的模仿對象。因此,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修養,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另外,班主任若是平易近人,又能寫出好文章,或展示一些個人才藝等等,讓學生實實在在感觸到班主任為人的“好”,我想這樣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級,與學生相處,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必有所改善,班主任威信不樹而自在。
第二,合理使用懲戒權是進行班級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孫云曉主任在《中國素質報告》中指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現在的中學教育教學管理中,教育懲戒已成為與賞識教育并存的一種教育。然而,網絡,媒體時有報道某某教師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要么懲戒過濫,要么不敢懲戒的兩種極端做法。如何規范懲戒方式以及讓教師大膽行使教師懲戒權,已成為廣大班主任教師期盼解決的問題。
學者曾慶芳將“懲戒”界定為:教師依據一定的規范(法規、校規和班規等),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失范行為施予否定性制裁,以免再次發生,從而促進合范行為產生與鞏固的一種教育方式。與“懲戒”容易混淆的是“懲罰”的界定?!皯土P”在教育領域的解釋是這樣的:懲罰是指教師對違規行為的單個學生身體或群體學生施加某種痛苦的不快的教育方式?!皯徒洹迸c“懲罰“兩者實施的目的是不同的,“懲戒”,強調所采用的否定式制裁措施的教育效果,它注重其戒除目的的達成。
第三,師生間的良好溝通是實施班級有效管理的平臺。
世上沒有人是永遠正確、永遠堅強的,所以班主任老師不能在學生面前覺得自己永遠是正確的,把學生“教育”地如此聽話、如此順從、如此唯唯諾諾,哪怕是表面上的聽話,順從,唯唯諾諾。因此,若要在學生的德育工作方面受到成效,促進課堂有效管理,班主任及各任課老師就需要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疏”,而不是簡單的批評和懲罰。只要堅持以疏導為主進行教育這條根本原則,與學生擁有共同的感情,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班級教育工作才能收到成效。例如,學校安排每班每周一次主題班會課,班主任應抓住這寶貴的時間先對全班同學做出上周日常事務的梳理,對本周開始的生活,學習計劃幫助學生疏通;之后再把個別同學邀請到辦公室進行心理疏導,尤其是每月一次考試后的學生積極心理輔導尤為必要。在學習或心態方面,學生既要敢于接受自己目前的狀態,又勇于做出一些改變,引導學生了解并認識現實,持有較為實際的人生觀。
綜上所述,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本人將不斷總結班級管理經驗,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反思,通過總結、提升并內化為自身的能力。正如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币虼耍嘀魅卫蠋熞胝嬲岣甙嗉壒芾淼挠行?,就必須不斷錘煉自身素質,“嗓子喊不破,樣子也做得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