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實施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管理,是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以及培養學生獨立個性形成的重要方式,教會學生實現自主管理是我國現代教育理論的現實要求。在進行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通過教育與指導讓學生展開自主管理并學會自主管理,最大限度上發揮學生在學習階段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小學高年級學生都能夠成為既是管理的對象,也是管理的主體的局面,最終達到“管,旨在不管”的終極教育目的。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班主任 自主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96-02
引言
對于學生來說,擁有基礎的自主管理能力,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學習階段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缺乏基本的自主管理能力,那么不管是多么創新或者優質的教育方式,也都是于事無補的。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班主任的職責。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學校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班級,小學也不例外。小學班主任的責任重大,他是一個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對班級及班級內全體學生全權負責。通常情況下,班主任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管理,會從學生當中選出幾名班干部,如班長、大隊長、各種委員、各科課代表、組長等協同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主要管理形式是通過班主任下達出班級管理命令之后,再由各層班干部層層傳達,最終由普通學生來完成任務??傮w來說,由于這些班干部的人選大多都是學習成績或者個人能力比較出眾的學生,由他們與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級也基本能夠服眾。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教育模式的逐漸轉變,這種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已經漸漸不能夠再適應于當前的小學班級管理要求,所以若想對他們進行更好的管理,就必須引導其進行自主管理。因此可以說,班主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年級學習階段中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對策
(一)創新教學培養
班主任在進行課程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來激起學生對其學習的自主管理能力。學生的好奇心主要放在自己感興趣的范圍,因此,班主任在對其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做一些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的動作或者提出一些問題,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主管理能力。
(二)改變管理觀念
班主任應該改變傳統的管理態度,在管理觀念做出全新的改變。由過去的被動式教學,改變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形式。并且要求學生大膽的表現,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想要一直保持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就應該首當其沖的做出典范,在教學方法上采用靈活多變的創新形式,讓學生保持課程學習的集中性注意力,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管理能力。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摒棄傳統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實行創新式的課程方法,這樣才能把握學生的學習自主管理能力。
(四)用行為規范來約束學生
想要引導學生形成相應的自主管理的意識,首先需要采用外界的規范來約束學生,讓學生意識到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為形成相應的自主管理意識奠定基礎。在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的時候,首先要結合現階段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并且制定公平公正的行為規范,從而保證班級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的管理應該公平公正,同時還需要耐心的采用合理方法進行。這樣在保證學生自尊心的同時,達到了班級管理的效果。
(五)利用特色教學活動實現自主管理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讓學生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并專注于完成,學生學習的效率會更高,同時也更容易接受活動所傳授的知識。所以在進行教學和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色的教學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特色教學活動需要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班主任也可以對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說明,通過直觀的事例來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從而更好的實現自主管理。對于小學高年級而言,日常的學習和管理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日常行為上,還需要加強學生的內心建設,了解學生需要什么。對于這一時期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內心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同時可以發現,日常班主任的行為也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結語
總之,班主任要指導小學六年級學生自主管理,要努力建設班級。具體工作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選舉有效的學生干部,做好個人工作態度,融入課堂,溝通,與學生溝通,樹立榜樣,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的目標,創造互助積極的課堂。
參考文獻:
[1]伍婷婷.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J].都市家教月刊,2016(3):101.
[2]蔣建玉.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班主任[J].好家長,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