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香
【摘要】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對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有效開展做了幾點思考,主要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堂教學的側重點以及課堂教學效果做出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開展 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223-01
為了更好地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課程體系,作為公共必修課或者選修課[1]。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對該課程的有效開展做了一些總結和思考。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筆者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目的是盡可能地在有限的心理課堂上給予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識。
1.自卑心理
民辦高校學生較易對自己所在的院校不滿意,覺得民辦高校沒有公辦高校好,感覺自己開始踏入大學就低人一等。自卑心理容易導致他們心理壓力大,沒有動力。沒有動力的大學生很容易自暴自棄、放棄努力,導致他們跟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怎樣通過心理課堂調節學生的自卑心理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2.攀比心理
民辦高校學費是公辦高校學費的三倍,很多民辦高校大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由于從小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多民辦高校大學生都有攀比心理,比誰穿得衣服好,誰用的包包、手機好等等,攀比給他們帶來很大壓力和煩惱。若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同學拿自己跟經濟條件好的學生相比,心理壓力就更大,就會更加地自卑。
3.學習壓力
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總體來說較公辦高校學生差。很多同學都是想法很好,但行動很少,導致他們不會的知識變多,學習壓力越來越大。
4.感到迷茫
一些民辦高校大學生從小就有優越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換位思考問題,人際交往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題。很多同學面對愛情也迷茫,不懂得跟異性相處,分手了就萎靡不振,對戀愛沒有信心。
關于個人發展,很多民辦高校大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努力學習是為了什么。有些同學是因為家人要求自己考第一,于是唯學習是重,生活過得像高中生一樣,對前途沒有規劃。有些同學不知道自己將何去何從,設立的目標也沒有辦法很好地執行,內心感到非常的空虛和迷茫。
二、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安排的側重點
由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時安排比較少,抓住課堂側重點尤其重要。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以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為依據,以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方式來安排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心理課堂上有更多的體驗和感悟。比如在講學生自卑心理這部分,結合例子給學生講什么是自卑心理,讓學生識別自己的心理狀況。通過開放性提問讓同學們探討如何去調節自卑心理,抓住學生比較在意的民辦高校比公辦高校差的問題去探討,讓學生明白努力的重要性,激發奮斗的動力。針對攀比心理,主要從思想上讓學生明白家庭條件是父母創造的,并不值得他們炫耀。父母辛苦創造下來的錢財更不應該隨意揮霍,要珍惜,要合理消費。針對學習壓力,結合目標設立專題讓學生清晰自己的問題,設定合適的目標,并探討為之努力的有效途徑。
為了讓學生通過心理課堂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悟,筆者采取的是體驗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特點主要有:強調親身經歷、體驗不可替代的經歷和感受、尊重個性差異、寓教于樂[2]。體驗式教學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隱喻故事等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3]。
三、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開展的效果
通過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更加清晰,上過心理課的學生比沒有上過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詢,更能及時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從學校的咨詢記錄來看,上過心理課的學生來求助人數要比沒有上過心理課的學生多,并且求助的問題都較容易解決,通常能把心理問題扼殺在萌芽期。心理課課堂氛圍很好,學生們很積極地發言和討論,下課了還感覺意猶未盡。課程結束之后好多學生都表達了還想上這門課的心愿。
四、總結
筆者認為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不管采取什么樣的形式,都要緊緊圍繞學生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去設計,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從內心上獲得感悟,才能充分發揮心理課堂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鄭潔.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西安外事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7):223-224.
[2]劉苗苗.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探索與應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9):142-143.
[3]衛丹,趙毅冉.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困境與出路[J].河南教育(高校),2016,(8):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