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佳 李燕杰 梁志理 黃國平
【摘要】交互式微課程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其呈現形式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特點。將交互式微課程融入《食品添加劑》課程改革中可實現對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的優化與創新,是課堂教學變革的新趨勢。文中分析了交互式微課程的特點,并探究《食品添加劑》交互式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以期推進該課程的數字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交互式微課程 食品添加劑 教學改革 設計 開發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20130201044);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241-01
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正處于從初步應用融合階段邁向全面融合創新的過渡階段,信息技術的普及給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帶來諸多挑戰和機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食品添加劑》是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新形勢下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不應是一個線性的規范,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方式。除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將來在工作中能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生產過程實際難題的能力。針對目前《食品添加劑》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授課內容繁雜與學時有限,理論性強與實踐機會少,行業知識更新速度快與教材內容滯后性等矛盾問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交互式微課程為傳統單一課堂式《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全面變革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通過構建交互式微課程,實現學習資源趣味性、情景化和可視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積極性,在實踐層面探索《食品添加劑》教學課堂改革,從而推進該課程的數字化、信息化教學改革。
1.交互式微課程的特點與《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相契合
1.1教學目標清晰,知識切片精細化。
微課程主要是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呈現內容,目標清晰。可以將《食品添加劑》課程切片精細化,將學習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拍攝成具有科學性、可學性、可看性的系列微課,進行針對性教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1.2 模塊半結構化,內容易于修改擴充。
《食品添加劑》課程注重知識的前沿性,需結合食品工業新發展方向及時更新、調整和擴充教學內容。交互型微課程包含多個模塊(教學設計文檔、教學輔助資源、學生對課程評價與反饋等),每個模塊具有開放性、半結構化特點,易于修改、擴充和完善[1]。此特點與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特點尤為契合,可隨著教學實際需求的變化和應用資源的外在環境不同,使教學內容不斷更新。
1.3教學時間短,學習不受時空限制。
微課程根據學習者的記憶規律和認知特點,其呈現形式主要是時長5-10分鐘的微視頻,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學生可以在課外任何時間和地點,依據自身理解程度和興趣,靈活選擇學習的內容,通過移動電子設備觀看和學習,更好地解決難以理解的添加劑知識點,同時也促使學生形成該門課程的學習方法。
1.4教學設計完整性,交互共享。
食品添加劑種類多,知識點分散但卻存在相互聯系。《食品添加劑》交互式微課程是基于每類食品添加劑所制作的系列微課組成,微課間看似獨立,但知識點間仍保持關聯,包含精確的學習目標、豐富的學習內容、交互式的學習資源、體現主體性的學習活動、操作練習和評價反饋等環節,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和可獨立使用性[2]。此外,交互式微課程還提供了人機交互模擬訓練與評估測試,使知識內化,培養學習遷移能力;通過人機交互式微反饋,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
2.《食品添加劑》交互式微課程的教學設計
2.1 交互式微課程設計前端分析
《食品添加劑》交互式微課程的設計需注重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特點的分析。通過這幾年的授課反饋發現:未學習該課程,大部分學生對食品添加劑半知半解, 不懂區分食品添加劑與非食用物質;授課過程,學生認為理論性強,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應用十分抽象;學習完該課程,學生認為食品添加劑分類眾多,功能應用易于混淆。結合以上情況,確認食品添加劑交互式微課程設計以情景導入,應用實踐為主,結合案例分析,將每類添加劑知識點羅列,整合成網狀知識體系,通過真實情景模擬深化對食品添加劑應用的理解,通過系列主題練習加深記憶。
2.2 交互式微課程的開發
交互式微課程不僅要結合前端分析,同時要依據教學目標進行設計開發。《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各類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生產中的用途。首先,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設計食品添加劑教學模塊和單元。可將食品添加劑按用途切分為保質作用(防腐劑、抗氧化劑等)、色香味形作用(著色劑、護色劑、乳化劑、增稠劑、膨松劑等)、功能性(酶制劑、加工助劑等)幾個模塊,每種添加劑自成教學單元總結歸納,分析每單元關鍵點并進行專題化、系列化微課程開發。其次,在微課內容選擇上,針對課程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需反復學習才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如防腐劑使用注意事項、不同食品抗氧化劑的選用、乳化劑的作用原理、食品添加劑的帶入原則等,制作成微課,以便學生課外反復學習。最后,在微課視頻制作上,結合現代信息化技術,實現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可視化,課程內容呈現多樣化,同時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認識理論,將理論不斷實踐。
2.3 移動學習交流平臺構建
課程所構建的移動學習交流平臺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可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平臺提供《食品添加劑》課程的微簡介、微教案、微預習,引導學生提前了解課程學習內容、重難點等;開發微測試,方便學生及時自測,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推送拓展知識及視頻,便于學生了解更多食品添加劑應用;開發微互動和微交流,實現師生間,生生間及時交流互動;提供微反饋,便于教師調整教學實施。
3.結語
交互式微課程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其在《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應用可改變本門課程課堂教學“教師累學生睡”的困境,使學習趣味化、個性化和便捷化。通過開發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實現《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同時通過移動學習交流平臺,在推送教學資源的同時,提高師生和生生交流互動的機會,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教師及時解答,提升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和分析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成寶娟,李釗.交互型微課程的開發[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6-29.
[2]崔小洛.多媒體制作軟件類交互式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