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君
摘 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生的思想比較活躍,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作為高中生的管理者,班主任有責任也有義務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素養,讓學生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得以立足。因此,在高中教學中,班主任需要在整合班主任引導等不同方面,不斷提升自身德育素養,同時關注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結合高中教學的實踐研究,簡要探討了提高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實踐
班主任德育能力,指班主任需要自己積極地學習和總結經驗,獲得一定的影響力,轉變學生現有的不良思想狀態,引導學生,逐漸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和教學目標一致的德育觀念。通過班主任的引導,逐漸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消除消極情緒。但是,德育引導工作的開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學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將影響著高中生的思想觀念。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班級管理德育能力,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全面引導學生,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引導學生正確發展的能力欠缺
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還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礎。借助敏銳的洞察力可以確定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學生現階段狀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但是現階段,班主任對學生成績關注比較多,對于學生的實際問題洞察力不夠,導致班主任不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在發現后也常常會呈現出束手無策的情況。此外,現階段,高中班主任習慣讓學生反思,但是很少對自己管理反思,并沒有為學生指明反思問題的方向,這將直接導致學生盲目認錯,影響德育的效果。這種情況得不到處理,就會使班級管理變得低效。
2.組織班級活動能力欠缺
師生交流是班級管理中的一種重要形式,而班會則是師生交流的有效途徑。為了增進師生、生生感情,教學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消除學習中的不良狀態,為學生的生活和教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但是結合目前各個高中班主任的管理來看,大多數班會課都會被文化課或者是習題課、自習課代替,甚至有部分班主任直接將班會課上成“教訓課”,這也直接引發學生的消極情緒。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組織班級活動能力欠缺。
二、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
1.班主任注重自身修養,提升班級管理德育能力
班主任是高中班級中核心人物,因此,注重自身的修養和能力的提升十分關鍵。在班級互動環節,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喜好,制定出完備的班級互動方案。在新穎獨特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從而調整不良心態。此外,在班主任引導中,班主任還需要關注學生素質的提升,引入社會中的實事、生活中的新聞等內容,深入探討其中的道理,讓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也參與其中。在探討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德育素養的效果。班主任在引導學生之后,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并不斷完善教學引導,提升自身素養,從而達到提升管理德育能力的
效果。
2.班主任和學生間溝通,提升班級管理德育能力
第一,班主任要平等地、真誠地對待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積極地與學生交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班主任還需要放下班主任的姿態,與學生交朋友,扮演傾聽者的角色,了解學生的狀態。
第二,班主任要善于以賞識態度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第三,在教學中,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能力和成績等多個方面科學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優點,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3.班主任教學指導實踐,提升班級管理德育能力
每一名高中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學校學習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生還會出現厭學、自負、自私等不良情緒。這時,就需要班主任結合教學引導,通過言語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消除消極的心理、狀態,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如,臨近高考,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這也導致學生容易出現消極情緒。這時候,班主任就要結合心理學方面知識,結合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疏導。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改變不良狀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
三觀。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對于學生素質的提升有直接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要學會不斷反思,并結合實際要求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科學引導學生,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積極的班級氛圍,引導學生朝著健康方向發展,進而達到提高班主任管理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愛榮.新形勢下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
[2]臧華.淺談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策略[J].青蘋果,2017(2).
[3]劉瑩.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3).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