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芬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 廣東 廣州 510370)
動漫產業環保無污染,對綜合型人才需求量大,可持續發展程度高,已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動漫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動漫創作融合了文學、美術、音樂、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在如創意構思、設計劇本以及分鏡頭劇本設計、繪制、配音等成片的學習過程中,有利于青少年想象力、創造力、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各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動漫人才的培養。我國在2007年發布《中國國際動漫人才培養計劃》,2012年中央電教館啟動了《中小學動漫課程實驗研究》專項課題研究,在中學、小學開展動漫教育啟蒙,提升國民的動漫素養,儲備動漫后備人才。
根據國家動漫人才計劃并結合區域進行綜合課程改革的實際,筆者所在區域擬在小學開設動漫課程,但小學實施動漫課程要面對以下問題:
(1)教師備課工作量大。小學基本沒有專業的動漫教師,一般由信息技術教師或美術教師兼任,教師上課要準備適合的案例、各種素材,工作量大。
(2)紙質教材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不能滿足動漫教學的需要。動漫課程知識覆蓋面廣、知識容量大、實踐性很強,傳統的紙質教材難以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媒體和素材。
(3)教學課時有限,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的動漫課程教學效果不佳。
(4)動漫教學容易簡化為“Flash動畫制作”,起不到培養動漫后備人才的作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數字原住民”,他們更喜歡技術,更依賴網絡,更習慣于碎片化的學習。
網絡課程具有便于共享、支持多種媒體格式、方便交互、拓展學習時空等獨特的優勢,能為小學動漫教學提供更多的支持。筆者做過文獻研究,目前市場上或網絡上存在的各類動漫課程,幾乎沒有針對小學生的。進行小學動漫網絡課程的設計研究是有創新意義和實踐價值的。
根據武法提教授對網絡課程的定義,網絡課程設計中的教學內容、學習資源、教學策略、學習活動、支持與評價的6個要素都是指向教學目標的[1]。筆者嘗試從教學目標確立、教學策略設計、教學資源開發、教學平臺搭建四個方面對本研究進行闡述。
能力導向一般是和作為“學科中心”的傳統教育的相對概念來說的,其教學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來確定能力目標,提供相應的教育或訓練,為動漫課程設計開發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2]。
專業的動漫創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流程分工非常細致,一般包含腳本、臺詞、分鏡、場景、繪畫,美工、程序、動畫、音樂、特效、后期、剪輯等方面的知識。在小學階段實施動漫教學目標的是動漫啟蒙,定位為“普及動漫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初步了解動畫片的制作流程,能夠制作一些簡單的二維動畫”。本研究選擇基于能力導向的視角進行動漫網絡課程設計,也就是要圍繞著以動漫創作的基本過程中包含的能力作為網絡課程的目標。基于這樣的課程目標,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并考慮到實施課程的課時數,摒棄動漫制作流程中繁、難的知識,簡化學習內容,選擇這個階段的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最關鍵、最基礎的內容進行教學。
根據目標定位及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本研究的網絡課程注重“能力導向”,以動漫創作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在課程內容的構成上要“知行并舉”,構建兼備思想性和行動性的課程內容體系,設計出小學動漫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如表1所示。
從學習者學習的角度來說,教學策略是為了支持和促進有效的學習而安排的各個元素的程序和方法[3]。在選擇小學動漫網絡課程的教學策略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和學習能力來設計學習活動。
情境創設通過營造一種氛圍,能夠使學生聯系生活,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在小學動漫網絡課程中,每個模塊都要創設 “真實”或“有趣”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習動機,如通過觀察生活中千姿百態的笑容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感受人物表情的表現方式;如通過了解皮影戲藝術形式,再到自創皮影戲造型,幫助學生體驗運動“關節”等。

表1 小學動漫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
學習經驗是學習者預期能做出反應的環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4]。小學生直接經驗不足,抽象思維處于初步發展的時期。在本網絡課程中,每個知識點要盡量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或設計活動喚醒學習者關注生活中常見的事件,再和學習內容連接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比如,通過拍打不同的球體,讓學習者去感受和想象球在彈性為下落時拉寬,上跳時拉伸的變化,建立形變的概念;比如通過觀察走路姿勢、操作皮影公仔,讓學習者對動作關節的變化形成感受,有助于掌握運動規律,理解連貫動作的制作;通過讓學習者玩圖層游戲,幫助他們理解圖層關系,掌握圖層的概念。
網絡教學內容采用模塊化的組織形式,教學內容以知識點分隔。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要精心設計“學習指引”,讓學習者清晰了解本模塊的學習要求、學習資源等。同時各模塊之間的過渡語也很重要,它可能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將兩部分或多部分的內容建立連接,使整個教學內容形成一個整體,也讓學習者全面的認識本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學動漫網絡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學習者學習方式多樣,評價的方式也要多元化,應該綜合多方面來考慮。首先可以設置一些測試題,不僅考察認知水平,還要考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其次,動漫課程是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要設置相應的作品類評價,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相應的作品完成并上傳到網絡平臺,教師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作品的自評和他評,在互動交流、分析評價中提升綜合能力;其次,網絡課程平臺中能看到學生的學習檔案袋,包括學習資源的學習情況、作品提交情況以及論壇活動等情況,綜合以上情況及日常課堂表現對學習者進行綜合評定。
因此,綜合以上考慮,本課程的評價方式將采取以作品評價為主,課堂表現評價與網絡課程評價相結合,自評、他評和師評相結合的形式。
在網絡教學系統中,教學資源往往集教師角色、教材角色、教學媒體為一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絡教育的質量。教學心理學家按人的感覺通道傾向的不同,將學習風格劃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小學動漫網絡課程的教學資源主要為圖文材料和微課,能兼顧不同學習風格的風格,允許學生自由選擇[5]。本研究設計的小學動漫網絡課程資源有以下特點:
過于書面化、教條性的學習內容較難吸引學生。在進行小學動漫網絡課程資源設計時,嵌入“模擬的人際交流”形式,通過設計兩個學習小伙伴,采用對話情境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能拉近學習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積極的、熱烈的學習氛圍。
動漫創作中Flash軟件的操作是比較復雜且學生難以探究的內容,要解決這些知識點,要通過增加學生的表現積累,增加共同經驗,所以采用講授演示型的微課是最適合的。微課以操作示范再配合教師的口頭語言講解和字幕提示為主。
演示型的微課能完整的呈現和表現知識點的理解過程,學習者觀看微課演示操作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停止或多次重復播放,直到掌握知識。
在選擇教學平臺時,結合本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筆者所在區域的實際,選用基于Moodle的“荔灣微課”網作為本網絡課程的教學平臺。在基于Moodle的“荔灣微課”網搭建網絡課程具有以下幾個方面優點:(1)功能強大,管理方便,支持多種數字資源,支持多種學習活動;(2)使用簡單,容易上手,師生都可以快速掌握,幾乎沒有技術屏障;(3)是免費的開源軟件,節省開支;(4)可以供全區教師和學生使用,并有專業的技術支持服務和平臺管理人員,為網絡課程的順利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網絡課程的用戶界面是表現和傳達課程設計內涵和理念的窗口,也是學習者跟課程資源、教師和學習伙伴交流學習的起點。根據格式塔理論,認知具有整體有限效應。布局結構越清楚,學習者對內容的直覺就越快。
動漫網絡課程的界面設計分為四個區域,如圖1所示:上面是標題部分,左邊是課程管理模塊和導航部分,右邊是搜索區和課程動態顯示區,中間是課程學習部分。這種“回”字形布局是常見的頁面結構,符合一般學習者的閱讀習慣,不需花費太多精力來熟悉頁面。

圖1 網絡課程界面設計截圖
四個區域以不同的色彩和框架分隔,布局結構清楚。頂部除了標題,還顯示學習者當前所處的位置。學習者在進行學習時,可以準確的在菜單導航欄看到自己當前的學習模塊,使學習者掌握自己的學習路徑。左邊的導航欄也可以使學習者通過鏈接快捷便利的找到要學習的內容。在界面中間的學習內容區,分布在整個屏幕的中間,學習者可以清晰看到學習材料,并設置了學習進度導航,學習者可以對已完成學習的內容進行標記,對學習者的下一步行動有著指導和定向的作用。
本研究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基于能力導向的視角和學習者的學習起點水平、學習風格和信息素養等情況,設計和創建了小學動漫網絡課程,使教學系統更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現已服務于區域內多所小學的動漫課程教學中。
在后續的研究中要通過網絡課程應用的研究,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教學資源,完善活動設計和評價設計,對《小學動漫》網絡課程進一步補充、修正和完善,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動漫教學提供參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