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波竇全麗
(1遵義師范學院 生物與農業科技學院 貴州 遵義 563006)
(2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與山地農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貴州 遵義 563006)
1個長方體細胞的細胞壁共有6個面,其中兩兩平行,共有3種壁面,分為橫向壁、切向壁和徑向壁[1]。細胞壁面雖然在《植物學》教學大綱中并非重點,但它是理解后面許多內容和重要知識點的必需基礎,如細胞的分裂面、圓柱形營養器官(根和莖)的發育和“凱氏帶”等,所以學生必須對細胞壁面有透徹的理解。如果直接按教材的描述進行講授,學生對橫向壁容易理解,而對切向壁和徑向壁容易混淆。

圖1 細胞的3種壁面示意圖。
平面A和A’示細胞的橫向壁;平面B和B’示切向壁(弦向壁);平面C和C’示徑向壁;直線a示圓柱形器官的中軸;直線b示該細胞所在部位的半徑。
橫向壁與圓柱形器官中軸的橫切面相平行[1],學生對此容易理解。在講授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描述為“橫向壁與圓柱形器官的中軸垂直”。圖1中,平面A和A’與直線a相垂直。
徑向壁與該細胞所在部位的半徑相平行[1],學生對此容易混淆。究其原因,細胞的半徑除了與徑向壁相平行之外,從幾何學的角度來看它還與橫向壁相平行,這就造成了學生在理解時容易將這2種平面混淆。圖1中,該細胞所在部位的半徑(直線b)除了與平面C和C’(徑向壁)相平行外,還與平面A和A’(橫向壁)相平行。在講授時應強調“除了橫向壁外,與該細胞所在部位半徑相平行的那2個細胞壁面”,或是描述為“與該細胞所在部位半徑在長軸上的垂面相平行”。
切向壁(弦向壁)與該細胞所在部位最近一側的外周切線相平行[1],學生對此也容易混淆。究其原因,從橫切面來看,外周切線可以畫出2條,僅強調“最近一側”仍然容易引起誤解。圖2中,直線d與圓的外周切線d’相平行,直線e也與圓的外周切線e’相平行。此時,應描述為“與最近圓周表面一側的外周切線相平行”。圖2中,與直線e相比,直線d與圓周表面更近,其所在的平面B即為切向壁(弦向壁)。如果學生仍然覺得不好理解,還可以將切向壁描述為“與該細胞所在部位的半徑相垂直”。圖1中,平面B和B’(切向壁或弦向壁)與半徑(直線b)相垂直,這樣更簡單明了,學生容易理解。

圖2 切向壁(弦向壁)和徑向壁的橫切面示意圖
中央的黑色圓點示圓柱形器官的中軸;B和B’示切向壁(弦向壁);C和C’示徑向壁;直線d示切向壁(弦向壁)與外周切線d’相平行;直線e示徑向壁與外周切線e’相平行。
由于細胞壁面是立體結構,在講授時可就地取材,采用實物打比方來增加學生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激光筆和粉筆盒就可以進行形象、直觀的展示:將激光筆看作圓柱形器官的中軸,將粉筆盒看作一個細胞。這樣還可以讓學生對橫向壁的“上”和“下”、切向壁的“內”和“外”、徑向壁的“左”和“右”有更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