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敏
【摘要】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發揮課堂教學綠色評價的導向功能?本文對當前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認為,當前課堂教學中運用綠色評價時應做到:一、淡化統一,關注個性;二、淡化單一,尊重多元;三、淡化結果,關注過程;四、淡化簡單,關注詩味。
【關鍵詞】綠色評價 快樂學習 課堂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47-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評價已越來越引起教育界和廣大社會的關注。當前課堂上的種種教學評價,存在著如下問題:教師評價語言很平淡;語言隨意;與預先定好的“標準答案”不符再有道理也予以否定;評價語言惟我獨尊。這里,筆者引進“綠色評價”的概念,意思是教師通過準確得體,生動豐富,機智巧妙的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身進行“光合作用”,自主提高價值判斷能力和語文素養,自覺完成學習任務,最終成功構建充滿生命靈動的課堂。
一、淡化統一,關注個性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具有差異性。而綠色評價就要正視學生的這種差異。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標準也應該不一樣。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有一點進步,教師就應該為其喝彩,絕不能吝嗇;基礎較好的學生,應該在學習上作更高的要求。“你真聰明”的評價只能面向班上少數的尖子學生,對較多學生有著負作用,這句評價語言沒有面向全體,還不如“少夸聰明,多夸進步”。多夸學生后天的努力,對大家來說是更為公正、公平的評價。
二、淡化單一,尊重多元
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教師負責制定評價標準,教師設定評價的內容范圍以及教師給出評價的結果,學生只能作為評價的對象被動的參與教學評價活動。而我們強調的綠色評價則要徹底改變只強調教師評價,轉變為同時采用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師生互評的多元評價模式。教師根據新課程理念下的綠色評價,綜合地評價學生,評價標準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使學生發展交往合作的學習能力,開展主動、有效的互動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1.自我評價,體驗成功的樂趣
課堂不僅傳播知識、培養能力,而且也是學生自我展示的一個平臺。鼓勵學生不尋常地回答,大膽地想象,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我在教學古詩《一去二三里》的朗讀時,先示范朗讀給學生聽,讓他們注意老師的停頓,在自由練讀后,再指名朗讀,然后讓他們評評自己。生1:我覺得自己開始讀時沒有停頓,好像唱歌一樣,不好聽,現在我讀的時候有停頓,好聽多了。生2:我覺得以前我讀古詩不像朗讀,現在有了停頓,就有了節奏,有朗讀的樣子了。 于是,我再次進行了范讀,再讓學生練讀,再讀時,學生讀得更投入,更出色。
2.生生互評,創建和諧的氛圍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日常行為習慣上存在許多缺陷,在與同學的相處中,又往往以批評居多,發生了糾紛,老師去調解,往往沒等一方講完,另一方已經起而攻之了。現代許多學生的通病就是只看見別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讓他們開展自我批評,氣氛壓抑,效果也不見得好。而互評可以引導學生看到同學的優點,給同學以鼓勵;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給同學幫助。
3.師生互評,激發學生的興趣
傳統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師問生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在課堂上,我們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傳統講授格局,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
三、淡化結果,關注過程
在《課標》中有這樣的闡述: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們倡導的綠色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我將每次作業的評價分為五部分:正確率、書寫工整、積極態度(完成是否保質)、有無進步(與以前相比,是否有進步)、個性特色(是否是新意、創新,是否有個人的獨特觀點)作為每次作業綜合評價的標準。并將作業的綜合評價與“成長經歷”聯系一起,及時作好評價和記錄。通過“以長避短”、“以長揚長”,孩子在作業中的弱項也在一次次作業中漸漸得到提高!
綠色評價最大的優點就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促進孩子個體和諧健康地發展!
四、淡化簡單,關注詩味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歡樂,為自己的勞動而感到自豪。”其實,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與肯定。如何使評價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催化劑呢?做到“準備性,豐富性,機智性”九個字就行了。
1.準確性
準確性是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師的評價語言就會沒有生命力,無論用詞如何考究、語句多么華美,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評價語務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準確而又得體,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最好方法。
2.豐富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肯定是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使學生如沐春風,使課堂內生機勃勃。教師使用好自己的評價語言,可以讓學生在充滿藝術的評價中體驗到精神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3.機智性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積淀薄,認知能力弱,所以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將預設性語言和隨機性語言結合起來,快速反應,巧妙應對。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靈光,才會充滿生機,活力無限。
對待課堂綠色評價,教師應全身心投入,創造性地發揮,使學生一次次獲得意料之中的褒獎和意料之外的驚喜。只有這樣,綠色評價才能在教師的言行中誕生,“光合作用”才會在學生身上體現,一個充滿生命靈動的課堂才會在師生和諧的互動中生成。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