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晶
【摘要】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學者意識到培養學生們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我國傳統教學一直處于教師本位模式,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要求將學習者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強調老師們通過探究式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們基本的知識點,更要教會學生們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思考邏輯。本文將結合中學英語教學,試探究如何在中學英語開展“探究式課堂”。
【關鍵詞】高中英語 探究式 課堂 初探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06-02
一、情境教學,激發欲望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濃厚的探究欲望是開展探究式課堂的必要基礎和前提條件。教師通過創設和諧、融洽、趣味性十足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產生想要學習、主動學習、喜歡學習的欲望。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感興趣、喜歡探究的問題,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比如在學習《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喜劇中的各種幽默動作、幽默語言、幽默服裝、幽默表情,引起全班學生的哈哈大笑,進而促使學生迸發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投入精力于學習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文中所講的“such as funny looks, funny acts, funny words”進行思考,分析國外的幽默與國內幽默的區別,并將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自行編排、表演幽默劇,便于進一步學生理解文章內涵。
二、引導質疑,組織探究
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產生了疑問,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會主動去研究、探索。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面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不要急于解釋或者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進行觀察、分析之后總結歸納出語言知識內在的規律,然后針對學生的總結歸納,教師再進行適當地補充、完善。比如關于定語從句的學習,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有關定語從句的基本結構、使用規則,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給出以下幾個句子,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選擇正確的關系代詞,自主探究定語從句的基本機構以及關系代詞的用法:
1.The girl (who/that) is monitor of our class lives next door to me.
2.Jack is no longer the lazy boy (that/who/whom) he used to be.
3.The trees (that/which) are on the school campus have lost their leaves.
4.The student (who/whom/that) we saw at the school gate is from America.
5.The book(that/which) I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is very interesting.
6.They rushed over to help the man (whose/which) car had broken down.
7.He is the man (whom/that) I saw yesterday.
8.The package (which/that) you are carrying is about to come unwrapped.
討論結束后,由各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言,交流探究學習的結果,最后教師在學生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總結、評價,并對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的用法進行總結:
通過合作探究尋找辦法,最后教師對學生的探究進行總結、評價,強調和鞏固文章重點的語言知識點。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思考、疑問、探討、總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探究能力。
三、加強學習,充分利用現代科技
信息技術教學是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它將互聯網資源與教學有效地鏈接起來,既能滿足學生們對新鮮事物和互聯網的渴望,又能滿足老師的教學需求,是值得推崇的教學工具。但是,根據筆者在現實生活中的調查,很多老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并不是非常清晰。很多老師由于對互聯網的使用不熟悉,或者對現代電子設備的使用不太清晰,導致他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授課時手忙腳亂。筆者建議,學校可以定期組織相關培訓,請信息技術及教學領域的專家來為老師們教授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工具,提高老師們的授課水平,同時也提高教學質量。英語老師們自身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使用水平,提高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還可以開展例如微課制作大賽等比賽,鼓勵老師們開發優秀微課課件,一方面有利于驅動老師們加強自身學習,另一方面也能為學校的優秀課程庫做好儲備。
四、營造氛圍、構建過程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教師要注重營造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構建自主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真正獲得寬松、自由的情感體驗,從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比如在學習《School Life in the UK》這一節時,在Reading環節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根據標題進行猜想、預測,這一節內容將要從哪幾方面描寫英國學校的生活。于是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分別預測如下:classes, school hours, subjects, activites, teachers, homework等等,這作為學生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有利于學生更加開放、更加自由地考慮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帶領學生快速閱讀全文,通過閱讀找到文章內容與預測內容相符的部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為學生營造了自主探究的氛圍、自主探究的空間,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討論、交流,豐富英語課堂教學,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在學習《Wildlife protection》時,教師可以從文章的應用、詞匯的應用、表達特色等方面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強化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五、積極利用新型教學工具進行探究式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受到了學校和老師們的青睞,中學英語老師在開展探及時課堂教學時,也可以嘗試利用新型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例如:思維導圖是常用的教學工具之一,其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結構化思維,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結構化思維是學生們學習以及未來走向職場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結構化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們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在分析和考慮問題時更加全面。思維導圖便是培養和鍛煉結構化思維的最佳利器,在思維導圖的創造者贊博的著作中,其提出了一個公式“E+M=C∞”,該公式可以解讀為:Energy+Memory=Creativity∞。其“energy”是充足的;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學生們會體驗到不一樣的思路,并且在反復的理解和梳理過程中,其“memory”也會不斷加深,在這樣的鍛煉下,學生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的英文素養,并且不斷地在學習中復習,又在復習的同時產生新的靈感和感悟,學習到新知識,激發其創造力,進而不斷激發其自身的潛能。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實現了新課標提出的“以人為本”,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真正使教師與學生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實現了有機結合,為學生展示自我搭建了的“舞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意識。
參考文獻:
[1]王學文.探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8(08):47-48.
[2]羅媛媛.體驗式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19):108.
[3]陳巧麗.探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