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國小學教育也在逐漸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進行創新和修正,積極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正處于形成階段,在這一重要階段加強其對科學的認知和思維的創新有助于其日后的全面發展。為此,本文就從情境教學、自主探究、和實踐能力培養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分析,希望能對小學素質教育的進步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創新
傳統的小學教育過于注重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教學工作,這樣對學生的研究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形成會造成不利影響。自教學改革對我國素質教育提出了創新型教學的要求以來,我國諸多小學院校都積極做出了教學模式的轉變,不斷打破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力爭通過科學研究讓小學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了培養。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一定要意識到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積極將其落實于教學工作中。
一、構建情境教學,提高學生探究積極性
有教育心理學家表明人在頭腦中構建出索要探索的情境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探究心理的內部需求,在教育中運用創設情境的方式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為此,教師要認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并積極在教學工作中創設科學研究目的情境,從而讓學生秉承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寓于其思考當中。
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生活場景的創設,使得學生從自己主觀構建的情境中思考問題。在學生頭腦情境的構建中,教師要實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路運作下對問題進行探究。例如,在小學自然擴展課上教學“電磁感應”知識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即“在一個電導體的旁邊放置一個小磁針,當電導體通電后小磁針便發生了轉動,那么我們可以得出電能夠生磁的結論。那么從逆向思維揣測,磁能不能夠生電呢?”這樣的情境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提出了磁能夠在什么情況下生電的探究主題構想[1]。
在明確了探究的主題以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材料選擇,其實驗材料均可能選擇教學貼近生活的工具,這對動手實踐能力較弱的小學生而言更具備可操控性,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特征性材料和工具多為常見品,如電池、剪刀、鐵勺子、紙張和塑料尺等工具,教師要對學生的實踐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漸樹立起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探究興趣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是通過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其應用方法,更希望能夠通過教育傳授學生如何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此,在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中需要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養。小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且追求趣味性的年齡階段,在這一重要使其必須要注重科學研究的趣味性,因此,當我們學完了教材的一些課程以后便應該為學生做好新的科學探究工作,保證每個學期都要至少有一個主題活動。需要強調的是,其主題活動必須要與小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洗頭水實驗調查、電池的壽命和面粉的拉力等。在這些生活化探究實驗中,其具體的實踐研究過程比較簡單,且對工具的應用也不復雜,比較適合小學生操作。如對電池的壽命進行測試時,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的電動玩具來進行測試,從而得出不同牌子電芯的壽命[2]。
三、重視引導的科學性,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科學研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且這些問題是科教書難以解答的,為此,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之前就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提前做好研究的基礎功課。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途徑進行數據收集,如看電視、看報紙、互聯網查詢和圖書館等,小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資料收集工作能夠更好的對資料進行消化,這樣對學生自身的歸納概括能力會起到良好的培養作用。總之,從多角度對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進行強化無疑會提升其科學研究能力素養。
科學研究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不能拘泥于某種培養方式來推進小學科學研究工作,而要將各種培養方式進行融合和交叉,從而發揮出他們的統一作用。此外,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遵循教學規律,秉承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推進教學工作,教師對學生科學研究能力進行培養時要注重對學生扶持力度的控制,即讓學生從教師的扶持中成長,進而過渡到半獨立的科學研究狀態,再由半獨立過渡到獨立研究[3]。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適當調整好對學生的幫助力度,從而促進學生肚子自主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研究能力對學生日后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須在小學教學工作中推進創新新教學對策,讓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養。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指導者和實施者,其要充分轉變傳統的落后教學思想,在教學工作中對教學內容作出精心的設計和指導,從而讓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呈螺旋式上升,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不斷強化。
【參考文獻】
[1]王保東.小學科學高段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7(03):228.
[2]馬偉.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6(10):115.
[3]邱均平,董克.作者共現網絡的科學研究結構揭示能力比較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40(0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