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博士、研究員


加快數據驅動產業發展,再造浙江經濟新的競爭優勢,要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努力順勢而為
自“大數據”概念在2009年興起之后,世界各國制定了一系列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加快大數據從概念到落地,駛入發展快車道。借鑒發達國家大數據產業的經驗,探索建立數據驅動的產業發展方式,是貫徹省委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要路徑。
讓制度法律先行,促進數據驅動發展。法律與制度先行已成為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美國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優勢就來自于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自上世紀以來,美國先后出臺了針對數據收集、發布、使用和管理等諸多環節的系列法規,經過多年的不斷補充與完善,已形成了完整嚴密的市場游戲規則。英國則早在2000年制定了《信息公開法》,推動開放數據戰略。2018年5月,歐盟正式生效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將個人數據權利認定為新型財產權。日本2017年明確提出以《獨占禁止法》作為對“數據壟斷”行為進行規制的主要原則和判斷標準。大數據標準、數據開放、數據權屬、數據安全等產業發展的關鍵議題均有賴于法律與制度保障,只有形成完整、成熟和統一邏輯的制度體系才能保證創新活動高效開展。
注重產業協同,創新數據驅動方式。美國在《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中提出要推進聯邦政府、行業、科研院校和非盈利機構的全體動員,并在公共大數據領域率先實現多元化合作。歐盟則在2015年正式啟動大數據公私合作伙伴關系計劃(CPPP),該計劃囊括歐洲所有的數據相關大型企業及科研機構,在2016-2020年間投資25億歐元推動大數據創新,其中私營合作伙伴則將投資超20億歐元。歐盟還建立了跨組織、跨部門、跨學科的“創新空間”,作為大數據研發創新的樞紐和基礎平臺,集成技術、工具、應用和商業模式孵化,并確保私有和開放數據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構建起高效的協同創新環境。區域協同、政企協同、產用協同成為大數據國際競爭和區域競爭的必然選擇。
健全產業鏈條,集聚創新主體。歐美國家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過程中,強調產業鏈的完整性,圍繞產業鏈構筑創新網絡。歐盟在2014年發布的《數據驅動經濟戰略》中提出“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推動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產生價值,以創新產品和服務形式實現利用與再利用,進而以數據為核心構建連貫性歐盟生態體系。美國大數據產業發展也得益于活躍的創新主體和完整的產業鏈條。首先,擁有谷歌、微軟、EMC、亞馬遜、Splunk等互聯網巨頭,并高度重視對大數據創新的投入,通過資助大數據相關競賽、為高等院校提供研究資金、投資建立實驗室、收購大數據企業實現技術整合;其次,以硅谷等集聚區為代表,不斷涌現的初創企業成為驅動產業創新的重要動力,并且得到資本市場青睞,形成良性循環的創新鏈條。
強化基礎設施,優化數據平臺。大數據產業創新體系的發展有賴于強有力的信息基礎設施保障和數據平臺支撐。美國上世紀90年代起實施“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當前已形成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并將其作為戰略資產進行保護;美國注重在各領域建設數據中心,早在2007年沃爾瑪就建成存儲能力高達4Pb以上的超大數據中心。英國在醫療、環境、農業、藝術、生命科學等方面具有悠久的規范研究歷史,部分領域的詳盡統計數據可追溯到百年前,為英國大數據創新提供了規范和完備的數據基礎。歐盟通過歐盟競爭與創新計劃(CIP)、連接歐洲設施(CEF)、“地平線2020”等加強科研數據基礎設施、推動全歐洲數據開放,并在2012年建立歐洲開放數據門戶網站,使公共數據易用可用,在2013年建立泛歐洲的數據門戶網站,允許訪問整個歐盟的機構數據。此外,歐盟高度重視相關高性能基礎平臺的建設,通過“釋放歐洲云計算服務潛力”戰略加強云服務資源的提升,通過“高性能計算戰略”支持可擴展的高性能計算系統,為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完整的基礎服務支撐體系。
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加快數據驅動產業發展,再造浙江經濟新的競爭優勢,是浙江邁入高質量發展時代的必經之路,要努力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