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福 余榮 普福順 張陶 陳玉玲
摘要 目的:探討Cockett綜合征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療方法。方法:收治Cockett綜合征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1()()例。86例通過健側股靜脈穿刺,14例通過右側頸內靜脈穿刺。結果:Cockctt綜合征患者67例,采用了經導管接觸溶栓的介入治療,效果滿意;沒有置入下腔靜脈濾器的患者在溶栓過程中沒有發生嚴重的栓塞綜合征,置入下腔靜脈濾器的患者中出現輕度肺栓塞癥狀1例。結論:在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中,合并發生Cockctt綜合征的發病率較高。在治療Cockett綜合征患者時,經過導管溶栓前,可以不用置入下腔靜脈濾器。
關鍵詞 Cockett綜合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不置入下腔靜脈濾器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影像醫學技術的發展,Cockett綜合征受到了國內學者的重視。長時間的研究發現,此種疾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特別是在左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中是最為常見的u-。目前,臨床上采用介入治療的方法來治療Cockett綜合征患者,其治療效果已經得到了不少醫療人員的認可,但是其中還存在爭議的是下腔靜脈濾器要不要置入的問題。本次研究中針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現具體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Cockctt綜合征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齡17-78歲,平均(44±13)歲;其中左側DVT 82例,右側DVT12例,雙側DVT6例。其中Cockctt綜合征67例,占DVT患者總數的67.95%,占左側DVT患者總數的81.71%。本組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患肢增粗、腫脹、疼痛。本組患者在治療之前均進行下腔靜脈及雙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均進行了導管接觸溶栓治療。
方法:①術前處理: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以及心電圖等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醫療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一個初步的評估,然后詳細了解患者的情況,要確定患者無手術禁忌證。然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下腔靜脈檢查,以及雙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通過檢查結果,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②術中步驟:以健側股靜脈穿刺為主,頸靜脈穿刺為輔。取患者的健側股靜脈為人路(此人路插管不成功時改用右頸內靜脈人路),采用0.035英寸(約0.089cm)的親水膜導絲、SFCohra2型導管、6F翻山鞘(45cm)或6F長鞘(70cm)、直頭側孔導管等,將導絲和導管配合起來導人患者的右側髂總靜脈。通過高壓造影可以看到患者的下腔靜脈情況,并且還能對患者左側髂總靜脈的開口進行識別。將導絲與導管配合起來對比較狹窄或者閉塞段進行反復的試探,通過反復試探,將造影導管的遠端置于狹窄段或者閉塞段的遠端。此時,再次通過高壓造影對血栓的部位以及血管腔的受壓迫情況進行觀察,然后按照狹窄段或者閉塞段的長度選擇合適的溶栓導管,注意所選擇的溶栓導管必須是多側孔的溶栓導管,使溶栓導管的側孔段能夠將血栓完全覆蓋住從而進行接觸溶栓。溶栓的導管需要在患者的體內保留4-8d。但是在這中間,需要每隔2-3d要進行1次造影,通過造影中觀察到的血栓的消退情況,對溶栓導管側孔段的位置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此次介入治療時,要給患者皮下注射5000U/2h的低分子肝素鈣,經溶栓導管持續泵人60萬U尿激酶/24 h。患者手術溶栓結束繼續口服華法林鈉3mg/d。然后根據測得的凝血酶原時間(PT)的結果對華法林鈉的使用劑量進行調整,PT延長到4-7s,并且INR值保持在2.0-3.0。當抗凝結果達到標準的要求以后,要停用低分子肝素鈣的使用,術后抗凝藥物依舊采用華法林鈉,抗凝時間0.5-1年。③患者出院以后,醫護人員要對其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回訪,要叮囑患者在出院后的1個月、3個月、6個月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復查。之后每年復查1次。
結果
67例Cockett綜合征患者均成功地完成了導管接觸溶栓治療,在溶栓前置入了下腔靜脈濾器,當患者的血栓癥狀消失以后,經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下腔靜脈為暢通狀態,并且下腔靜脈濾器中沒有出現明確的血栓,下腔靜脈濾器也已經被成功地取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輕度的肺栓塞癥狀,通過給患者進行高流量的吸氧治療后,患者的肺栓塞癥狀消失;其余33例沒有置人下腔靜脈濾器患者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輕度的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癥狀,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后,患者的相關癥狀消失。兩組患者在治療,均沒有出現嚴重的致命性的肺栓塞,并且在之后也均未出現類似的癥狀。
86例經健側股靜脈穿刺,14例患者經右側頸內的靜脈穿刺。患者進行導管接觸溶栓治療的平均時間6d,平均尿激素的用量60萬U/d。溶栓的結果顯示,血栓已經完全溶解87例,血栓部分溶解13例,但是均沒有影響到正常的活動。在本次介入治療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腦出血,給予保守治療,癥狀均消失,并且沒有再發生。
通過隨訪,100例患者中,定期復查63例,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無血栓形成,有2例患者出現了患肢腫脹的情況,超聲結果顯示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皮膚潰瘍以及肢體壞死等現象。
討論
由于臨床上對Cockett綜合征所引起的肺栓塞發生率沒有過多的研究,所以,對于在Cockett綜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療中,在溶栓之前是否需要置入下腔靜脈濾器還沒有一個統一性的意見[2]。臨床上不論選擇什么樣的溶栓方式均有可能導致患者的血栓發生脫落,從而引起嚴重的致命性的肺栓塞。但是也有研究人員認為,患者左髂靜脈處的靜脈瓣就是一個天然的“濾器”,其本質為機械性梗阻,血栓是繼發形成的。另外也還有研究人員認為,Cockett綜合征患者的左髂總靜脈起始處的附近均受著右髂總動脈的壓迫,從而使管腔內形成“隔”或者“網狀”結構,正是這些因素有效阻止了患者血栓的脫落情況,因此,在下腔靜脈內置人靜脈濾器是沒有必要的。
在本次研究中,33例沒有置人下腔靜脈濾器患者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輕度的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癥狀,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后,患者的相關癥狀消失;67例置入下腔靜脈濾器患者組中,1例患者出現了輕度的肺栓塞癥狀,通過給患者進行高流量的吸氧治療后,患者的肺栓塞癥狀消失。兩組患者均沒有出現嚴重的致命性的肺栓塞,并且在之后也均未出現類似的癥狀。下腔靜脈濾器雖然可以對大面積的血栓脫落進行防止,但是不論是哪種型號的下腔靜脈濾器,均阻擋不了直徑<3 mm的血栓。因此,一些較小的血栓還是可以通過濾器進入患者的肺動脈中,還是會導致患者發生肺栓塞。這也就進一步對Cockett綜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療中,溶栓前可以不置人下腔靜脈濾器的可行性給出了支持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周丹,麻恒翔,張文廣_Cockett綜合征合并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療[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f(1):110-112.
[2]李全成,陳林寶,閆波,等.介入治療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伴下肢骨折36例效果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11):132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