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格勒吉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興趣;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091—01
一、選擇內容,把素材交到學生手中
閱讀可以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教學側重于閱讀技能、寫作技巧以及文本細節的教學,這樣的內容以教材為主,是閱讀質的保證;課外閱讀則側重于閱讀興趣、閱讀體驗以及潛移默化影響,這樣的內容以學生自主選材為主,是閱讀量的積累。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在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上,遵循“需要的就是適合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這一原則。從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來講,故事閱讀對他們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故事的開啟思想、發展想象、愉悅童心的作用對學生們來說就是天賜的禮物,宏大的想象、富予童心童趣的情景描述和兒童的閱讀需求可謂天作之合,所以可選擇故事(尤其是童話故事)作為第一閱讀素材。
從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來說,他們的知識面太過狹小,且不具備語文鑒賞能力,而古詩詞對低年級學生認知、記憶、理解、擴充知識面、文化修養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可選擇古詩詞作為第二閱讀素材。
每周的閱讀課和平時的課外閱讀,筆者都以這兩方面作為突破口進行閱讀指導,學生們也能較好地適應,因為這兩種閱讀素材都充滿了瑰麗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個人發揮空間,無限地放大和拓寬了學生們的思維,所以,對學生來說,經典的、被人們推崇備至的不一定適合當下的他們,從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出發,他們需要的,就一定是適合他們的,適合他們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二、營造氛圍,把尊重刻在學生心里
書籍是全人類的精神食糧,每個人對書籍、對知識的渴求應當成為一種自然本能。良好的閱讀環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閱讀的本能和興趣。對一個班級而言,教室的氛圍就是閱讀環境。教室是師生的一方天地,在教室里,師生同歡笑、共追求。當然也可以共讀書,共享閱讀的快樂。教室應當是師生心中共同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那所房子。讓教室里的每一幅作品、每一塊黑板、每一面墻都向學生們傳遞一個溫暖的信息:在這兒,讀書的人最可愛。努力使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把文字、文化當成一種信仰,并因為這一份“心之所系,情之所鐘”自覺地尊重文字、愛惜書本,珍惜每一本書,珍惜書中的每一個字(包括插圖)。即便自己不那么熱愛讀書,也應當使他們尊重教室里的每一位讀書人,學會用低聲的交談和溫柔的動作給予讀書的學生一份尊重,讓每個愛讀書的學生都能以一顆不喧囂的心去享受閱讀,與文本對話,和作者同行。久而久之,在這樣一種氛圍的影響下,一定會有更多的學生心甘情愿地加入到閱讀的行列中來,因為閱讀的時光那樣靜好,而閱讀的同伴那樣幸福。
三、培養興趣,把熱愛留在學生心底
在閱讀這條路上,對大多數讀書人來說,都是一場孤獨的堅守。對于初涉閱讀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一直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興趣是關鍵。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的分享是最重要的。天地閱讀室,萬物皆書卷。分享可以是教師拋出信息,讓學生們在課后充分參與到信息的了解和交流中。分享也可以是學生表現出某方面信息的“博學”時,教師要努力當好聽眾,并盡可能多地給她籠絡更多的聽眾,讓學生們樂于把自己讀到的講給教師聽,喜歡做一個樂于分享的讀書人,并愿意為下一次閱讀而自覺閱讀。
培養學生的興趣還應該讓學生體會到文本與他們心靈契合的快樂和妙處。當H 在一次春雨的間隙告訴我:“老師,外面下雨了,我感覺像是老天給我洗了個頭”,多么酣暢淋漓的豪放表達,我看到了學生們心中的“小詩人”已經在春雨中茁壯地生根了,于是,我做了個“春”的系列閱讀,讓學生們在這個春天里也能詩情畫意一番。學生心底對閱讀的熱愛在一次次表達、碰撞與被肯定中不斷加深,漸漸地,這份熱愛就會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者,作為一名引導閱讀的語文教師,對閱讀應當有一份自覺的擔當,因為這份擔當,筆者特別愿意把閱讀教學教成一次美好的文化之旅。譬如,引導學生在最適合的年齡做最適合的選擇,把閱讀走成那條內心向往已久的小徑;在最溫暖的地方讀一些溫暖人心的文字,讓學生把文字讀成一道如沐春風的美景;讓學生把個體的閱讀體驗分享給懂得的人,把閱讀延伸成那開滿鮮花的彼岸。曲徑通幽,彼岸花開,在閱讀教學這條路上,愿我們每個人都一路閱讀,滿程花香。
編輯:張慧敏